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熊錦秋:應當從嚴規范控股股東減持信息預披露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9 00:23:28

熊錦秋

深交所5月15日披露,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3232.84萬股,占總股本0.5%,套現金額超過11.2億元。此前何享健并未披露減持計劃,重要股東巨額套現,是否需要提前披露,這成為市場的一個熱點討論話題。

截至2017年3月底,何享健通過美的控股持有美的集團22.44億股,持股比例為34.71%,何享健本人直接持有7733萬股,持股比例為1.2%。此次減持后,何享健直接持股比例降至0.7%。而早在2016年4月27日、28日,何享健分別增持2055萬股、2790萬股,這些增持股票浮盈較多,由于今年5月12日的減持股票數量小于去年4月份的增持數量,或可把今年的減持看成是對去年增持股票的減持。

美的集團和何享健事先沒有對上述減持行為進行預披露是否違規?按2016年1月證監會《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八條:上市公司大股東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但何享健減持是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而非通過集中交易系統減持,因此并沒有違反《規定》中的該條內容。

更進一步分析,《規定》第二條規定,大股東減持其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適用本規定。既然何享健此次減持的股票,或可看作是去年在市場增持的股票,那么應當無需承擔《規定》中要求的減持預披露義務。

當然,除了上述《規定》,交易所從控股股東減持5%以上這個比例,也規定了減持預披露制度。比如,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指引》規定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預計未來6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系統出售超過公司股份總數5%的,公司應當在首次出售二個交易日前刊登提示性公告。由于何享健減持比例遠遠沒有達到5%,自然也無需遵守該項規定。

這樣一來,何享健的減持,幾乎可以規避目前所有的減持預披露規定要求。不過,畢竟何享健是美的集團控股股東,其對上市公司股票的增持減持舉動,對市場具有風向標意義,在中小投資者看來,控股股東大量出售或許意味著市場對股票可能存在高估。

目前美的集團經過溝通,何享健本人也向媒體說明,本次減持與何享健推動慈善計劃相關。那么對這一未違反任何規定的行為,在其他成熟市場又有著怎樣的做法呢?

按照1972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頒布的144規則,其中對“關聯股東”(控股股東等)規定了減持預披露制度,即在任意3個月內,減持總量超過5000股或者總金額超過5萬美元的,應當向SEC提交144表格,表格需要填寫發行人的基本信息、售股數量以及該股東前3個月的售股情況等。從中可以看出,美股市場要求控股股東微量的減持金額就需預披露,極為嚴格。

對照這些做法,筆者認為A股市場的控股股東減持預披露制度需在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首先,控股股東等任意3個月內減持50萬元以上就應當預披露。

此次盡管何享健減持比例只是其持股的一小部分,但套現金額超過11.2億元,對市場影響較為巨大,如此減持理應事先給市場“打個招呼”。

其次,無論通過集中交易市場、大宗交易、協議轉讓減持,都應進行預披露。

控股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接盤方最后還是要在二級市場套現,對市場的抽血壓力沒有絲毫減少,為此對大宗交易等減持方式,都應一視同仁納入規制,減持預披露制度,應該統一適用于所有減持方式。

其三,控股股東減持在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也應進行預披露。

比如某控股股東減持1000萬股,過了6個月后他又用這部分減持資金重新買回1000萬股,若在市場買入的1000萬股(假設未達總股本5%)減持時無需預披露,那么這將成為控股股東對市場發動“突襲”的絕密暗道,且可以如此循環操作,這顯然是不妥的。為此應該規定,控股股東在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若要減持也需預披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