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9 00:22:29
編者按
【 126億元市值增持!破凈股達到42只!6月限售股解禁數量降至百億股以下,年內最低!滬指在3100點上下來回糾結,個股紛紛低迷屢創新低,“五窮”行情正在不斷消磨A股投資者的耐心,對于“六絕”到來的恐慌預期是否會在5月底再次摧殘整個市場呢?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發現,目前市場正在不斷出現積極的轉變,高管增持潮來了!破凈股多了!限售股數量將降了!或許無需7月到來,“翻身仗”就會提前到來。】
增持潮涌
估值邊際效應凸顯價值 高管與大股東5月增持126億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 欣
A股5月增持已漸入高潮。
始于4月中旬的股指調整,令投資者痛苦不已,大失方寸。不過,據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統計數據發現,在市場陷入低迷時刻,上市公司高管及大股東紛紛出手,不斷加大力度增持。截至5月18日,5月份兩市高管與重要股東累計增持市值高達126億元,其中,高管增持市值達21.79億元。
5月增持市值達126億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5月以來,A股上市公司高管及重要股東累計增持股份已經達到12.47億股,增持市值約126億元。其中,高管增持股份為1.98億股,累計增持市值達21.79億元,高管增持水平達到年內新高。如5月12日,洪濤股份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劉年新及其配偶陳遠芬于5月11日至5月12日增持973萬股,合計交易金額6279萬元,并不排除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除了公司高管,重要股東5月累計增持股份達到10.49億股,增持市值約104.67億元,其中,康得新、諾德股份、華聞傳媒等上市公司被公司大股東增持較多,均超過百萬股。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發現,在高管及重要股東大舉增持的背后,5月份減持呈現回落的態勢,截至5月18日,兩市股東累計減持6.47億股,遠低于4月減持的9.68億股和3月減持的23.03億股。
有市場人士指出,由于大股東和公司高管對公司情況最為了解,他們的增持對市場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而根據以往的經驗,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對公司股價高低的拿捏歷來比較到位,大股東增持行為公告后,表明相應股票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無論行情強弱,相關個股在短時內都有不錯的表現,跑贏大盤概率較一般股票高許多。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綜合往年大股東增持數據發現,增持對公司股價的驅動效果是否明顯或持久,需要考察多個維度。增持日公司估值在20倍以下的獲得超額收益比較明顯;市值50億元以下的公司增持后超額收益更明顯。
估值優勢正在體現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股東增持數量的快速增加,一般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穩定股價,公司大股東認為價格低估;二是說明市場足夠低迷,護盤資金開始增多。這對市場逐漸轉好有一定好處。從投資上看,一旦市場轉暖,這些被股東大幅增持的個股往往都會率先走強,具有風向標的意義。”
那么,A股歷史上遇到增持潮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發現,自2005年以來,資本曾在2005年10月~2006年10月、2011年11月~2012年2月、2008年9月~10月、2011年11月、2012年9月和12月、2013年6月、2014年7月等出現過多次較大規模的增持潮,隨后股指均出現波段上漲行情。如2014年7月,當月兩市累計79家上市公司出現增持,涉及市值82.47億元。而此前連續四月滬指維持在2000點左右的低位,增持潮出現后,7月當月滬指大漲7.48%,此后滬指迎來新一輪牛市最高漲至5178點。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截至目前,經過長達一個多月股指大幅回落調整,A股整體估值目前下行明顯,特別是主板估值優勢顯現。據上交所和深交所顯示,目前滬市平均市盈率只有16.4倍,而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只有24.41倍,中小板和創業板市盈率則分別為41倍和52倍。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分析指出,2005年以來主板PE中位數30倍以下是高安全邊際,5月12日主板PE中位數35倍,按所處30~35倍估值區間看,未來一年上證綜指實現正收益的概率為60.6%,預期平均收益率57.9%。
延伸閱讀
A股當前估值安全邊際在哪
對于目前A股的估值安全邊際,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姚佩5月16日發布研報指出,市場自4月16日以來持續下跌,表面看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是引發這輪調整的主要因素,但實際上這輪調整以來高估值的公司股價跌幅更大,監管引致下跌的背后是市場借機消化結構性高估值壓力。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節選了該研報部分內容供投資者參考借鑒:
目前全部A股整體PE(TTM)19倍,處于2005年以來后43%估值分位,上證綜指、上證50指數PE(TTM)分別為14倍、10倍,處于2005年以來后40%和39%估值分位,上證綜指與上證50歷史估值分位稍低,說明A股估值結構分化。再以近5年一季度凈利潤全年占比及2017年一季報預測2017年全年凈利潤增速,上證指數、上證50的2017年凈利潤同比分別為18%、14%,2017年動態PE降至12倍、8倍,歷史估值分位降至2005年以來后25%和12%。而相應歷次牛市起點(96/1、05/6、08/10、14/7)兩大指數PE(TTM)區間為(8.5~18)、(7~16)倍。
中小創估值處于歷史偏低水平。首先從靜態估值看,中小板指、中小板、創業板指、創業板目前PE(TTM)分別為30倍、38倍、39倍、50倍,分別處于2005年(創業板為2010年以來)以來后38%、50%、15%和32%估值分位,整體看中小創估值處歷史偏低水平,但內部估值分化較大,中小板、創業板PE中位數分別為51倍、63倍,處于2005年以來后63%、53%估值分位。再以近5年一季度凈利潤全年占比及2017年一季報預測2017年全年凈利潤增速,中小板指、中小板、創業板指、創業板2017年凈利潤同比分別為27%、35%、36%、44%,2017年動態PE分別降至27倍、35倍、36倍、44倍,歷史估值分位分別降至05年以來后22%、46%、8%和25%。相對歷次牛市(2005/6、2008/10、2012/12)起點各板塊估值區間(17~21)、(18~24)、(28~30)、(28~30)倍。
破凈頻現
1元股、破凈股頻現 A股否極泰來漸行漸近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 欣
*ST銳電、*ST海潤股價低于2元,成為目前市場兩只正常交易的1元股!
鞍鋼股份、中煤能源、贛粵高速以及大批銀行股市凈率低于1倍,破凈股數量已達42只。
滬指行至3000點一帶,1元股、破凈股開始頻頻出現,A股疲軟跡象開始進入加深狀態,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對比歷史數據發現,隨著破凈股激增,市場將漸漸進入筑底、磨底的階段。
破凈股已增至42只
隨著A股市場持續低迷調整,兩市破凈股開始快速增多。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7日收盤,兩市一共有42只破凈股,其中破凈銀行股有13只,包括民生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個月前,兩市破凈股只有27只,換句話說,短短一個月時間,A股破凈股數量環比就增加了55.56%。但有意思的是,這些破凈股里面,多數業績保持穩定增長,是標準的績優股。
以建設銀行為例,公司2016年實現凈利潤2314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45%,而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凈利潤700億元,單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3%,目前,建設銀行股價不斷上漲,本周還創出了6.28元的年內新高。
又比如鞍鋼股份,該公司2016年凈利潤達到16.16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而今年一季度,其凈利潤更是達到驚人的10.69億元,但公司股價持續下跌20%以后,目前市凈率只有0.79倍。
此外,像華泰股份、南山鋁業、首開股份以及廈門國貿等之前PB還在一倍以上的個股目前也處于破凈狀態,說明目前市場的確低迷。
另一方面,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目前A股1元股也開始出現,除了停牌兩年的*ST新億,*ST海潤和*ST銳電兩只個股的股價今年均快速跌破2元,進入“1元”時代,而山東鋼鐵等15只個股股價在3元以下,低價股同樣在不斷增多。
歷史數據顯示A股將筑底
那么,1元股、破凈股增多是否是市場見底的信號呢?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和歷史上見底時的破凈股數量對比還存有一定差距。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2005年,在滬指處于998點時,兩市破凈股有176只,1元股超過50只;2008年,滬指處于1664點時,破凈股數量為214只,1元股超過30只;而2014年,滬指在1974點時,兩市破凈股也有144只,1元股超過20只。
南京胡楊投資董事長張凱華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我認為1元股出現、破凈股等增多,是目前A股市場改革陣痛時期必然經歷的結果,A股目前的改革具有歷史意義,會讓更多的垃圾股不斷價值回歸,讓成長股體現出自己價值。所以,你能看到未來的1元股肯定會是垃圾股為主,沒有投資價值。”
同時,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也指出,“除銀行、鋼鐵板塊外的破凈股開始增多,一般都是因為市場投資情緒低迷造成拋售導致,一般會導致股價偏離真實價格。當市場情緒穩定后,他們股價都會正向修復,對比歷史的話,目前破凈股和1元股相對不算太多,市場應該還是會繼續調整吧,處于一個快接近底部的態勢。”

解禁驟減
限售股解禁壓倒次新 6月解禁量全年最少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 欣
一面是IPO,一面是限售股解禁,在流動性沒有放大甚至收緊的情況下,供給端不斷加快供給,自然擊碎了投資者最后一道心理防線。在5月,大批次的新股首發限售股解禁給了市場當頭一棒,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通過數據統計發現,到了6月份,A股將迎來短暫的喘息機會,6月83億股的限售股解禁數量創下了2017年年內最低水平。
定增限售股解禁減持風險小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經歷5月共140.19億股限售股解禁后,6月份兩市解禁股數量將驟降至83.02億股,環比下降了40.78%。值得關注的是,單月解禁83億股限售股,也是2017年全年唯一的月解禁股數量少于百億股。
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注意到,在6月的解禁股構成中,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解禁數量占比較多,達到69.36億股,占月總解禁股數量的86.68%,而次新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數量只有12.72億股,占比較少。
6月定增股解禁是否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減持沖擊呢?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截至5月17日,6月55只涉及定增股解禁的個股里,有25只個股的定增股有賬面浮盈超過10%,占定增股解禁數量比不足50%。其中,同力水泥、天海防務、航天發展、天舟文化等8只個股定增股賬面浮盈超過100%,參與機構或存在減持套現意愿。
與此同時,還有25只個股定增股處于被套狀態,特別是高價定增的凱利泰、福安藥業以及奧飛娛樂,目前參與定增的機構浮虧比例超過40%。
其實,除了即將解禁的定增股,目前正在進行定增的公司,也有不少跌破定增價。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6日,2017年兩市正在進行定增的上市公司共有436家,其中定增預案已被證監會批準(27家)的和正在實施定增(163家)的上市公司共190家。而這19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5家跌破定增價,占比約40%。
次新股解禁壓力仍需警惕
相比定增解禁股,今年處于風口浪尖反而是次新股的首發限售股解禁。
券商中國日前統計數據稱,去年以來上市的58只次新股出現了重要股東增減持記錄(多為高管親屬),這里面有28只次新股出現減持操作,合計凈減持市值5.87億元,其中司太立、高科石化和海順新材的減持市值分別達到1.88億元、1.08億元和0.79億元。
受此影響,目前A股有不少涉及首發限售股解禁的次新股,股價均出現暴跌,最突出的案例便是第一創業。
5月11日,第一創業解禁9.8億股首發限售股,其股價在限售股解禁后出現連續三個“一字”跌停,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發現,在第一創業的解禁股股東名單中,有諸多投資公司和實業貿易公司,這些股東的減持套現意愿或成為第一創業股價大跌的主要誘因。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現在市場環境一般,因此個股受到限售股解禁的影響將會非常大,特別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這些限售股股東持股成本低,獲利空間巨大,套現意愿自然就強烈。而在沒有資金愿意接盤的情況下,股價走勢就會很難看了。所以,在今年次新股整體炒作氛圍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留意有首發限售股解禁的次新股,他們短期承受的拋售壓力很大。據我了解,近一年來,已經有不少次新股出現重要股東減持,因此需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減持風險。”
也有市場人士表示,6月有限售股解禁的次新股包括中國核建等,雖然對市場影響不會太大,但還是需要注意個股自身的股價表現。
私募看市
三大見底信號齊現 私募:輕指數重個股是全年基調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謝欣
進入5月,1元股再現A股,破凈股也相繼增多,同時定增股破發出現,都說明了市場人氣低迷。目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相對較低位置,引出資本的增持潮涌。從歷史數據來看,這些都是股指見底的信號。按照“五窮六絕七翻身”這一股市諺語,對于這波開始于4月的市場下跌,每經記者(以下簡稱NBD)邀請了多家私募,為你找尋“翻身之道”。
NBD:進入5月之后,1元股再現A股,破凈股也增多,同時定增股開始出現破發,這些都是股指見底的信號,你是怎么看的?
福建滾雪球投資林波:前期市場下跌較多,破凈、破發逐漸出現,而我們在堅守價值投資的時候還應結合中期反市場情緒。近期市場上出現種種悲觀情緒,而公司平時會在一些時點采集投資者情緒樣本,來自全國各地的散戶、中戶、大戶以及機構投資者。如果悲觀看法的比例占到八成以上,就可側面反映市場離底部不遠;如果樂觀看法的比例占到八成以上,就可側面反映市場離頂部不遠。擇時后也要注意個股選擇,即便市場處于底部區域,也不是一股腦兒買入股票,而要精挑細選一些低市盈率、口碑好的企業。
深圳前海乾元資始李寶:一般來說,隨著低價股和破凈股增加,市場會越來越接近底部區域,這是一個經驗上的規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會對人氣恢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決定市場方向的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變化,以及市場整體形勢等,在這些主要矛盾方面我們更需要多去觀察留意。
后續的投資機會還需要自下而上地研究好個股,流動性好的一些題材股也可適度參與一下。
北京清和泉資本:過往A股觸底反彈,往往對應著中小創的企穩回升,概念板塊大幅擴散并持續上漲,進而吸引場外的增量資金參與。但本輪行情的市場環境已經逐漸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與市場監管相關,當前市場更加關心業績的持續性和確定性,更加注重企業的核心價值,反觀當前中小創的反彈,領頭板塊仍集中在雄安新區概念和次新股板塊,不管是從基本面還是政策面均看不到持續性走好的特征,同樣輪動效應也在風險偏好無法提升和存量博弈下表現極差。
NBD:前期市場不斷下跌,不少個股股價已經創股災后新低,而在A股整體估值處于相對較低位置引起資本的增持潮,你是怎么看的?
北京清和泉資本:一般資本增減持往往對市場情緒影響較大,雖然產業資本近期對中小創增持有所增加,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一些估值低、且基本面有支撐的公司,比如醫藥、傳媒板塊。而對于整體中小創而言,我們認為大概率仍將維持弱勢。其次是二季度向上承壓,大概率弱勢震蕩,特別是中小創,主要受經濟回落和利率上行影響,還有就是監管政策不斷收緊也是核心因素。因此經濟和利率敏感型的周期股、成長股或將拖累中小創。下半年我們認為分化或仍將持續,中小創中優質的成長股會逐漸走出獨立行情。
溫莎資本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犖:對于市場近期出現的產業資本增持潮,原因很多,既有維護股價避免融資盤爆倉的因素,也有確實認為公司低估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我認為當市場出現產業資本頻頻出手增持的時候,需要重視,看其背后的實際原因究竟是什么,再做出判斷。目前很難判斷這類型個股后期的走勢,不過按照以往的情況,再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非常小了。
NBD:5月份,限售股解禁讓次新股整體低迷,而今年6月份兩市解禁股和解禁市值將迎來全年最低,你是怎么看的?
北京清和泉資本:對于公司股東高位減持,我們認為要客觀對待。首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當前“白馬”估值已經回歸至當年的合理區間,而結合歷史上“白馬”行情看,往往被投資者過度炒作。高管減持也向市場表明要正視價值投資,堅持長期投資和遏制跟風炒作。其次我們從過往數據來看,“白馬”公司的股東每年均存在階段性的減持,拉長來看,與股價并無太大關聯。
溫莎資本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犖:一般來說,A股在市場接近或者到達底部的時候,看超跌反彈的個股要分情況,有部分個股確實因為流動性問題,或者市場預期不足導致錯殺的品種,會被重新認識和重新定價,往往在錯殺個股中可以找到大牛股。整體上看中小創的反彈也是階段性的,而在這個位置上既不需要悲觀,也不能太樂觀,輕指數重個股,應該會是貫穿全年的基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