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5 07:23:47
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發起了一次留學生民間調查,來自一帶一路上的20國青年票選出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

受訪的“歪果青年”紛紛表示,“新四大發明”也是他們最想帶回祖國的生活方式。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隨著昨日(14日)一項45億美元協議的簽署,對于生活印尼雅加達和萬隆的人來說,感受到“新四大發明”之首——高鐵的安全、快捷、舒適、環保,已經不再遙遠。
中國高鐵技術、標準第一次“走出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中國和印尼兩國元首的見證下,國家開發銀行5月14日在北京與印尼中國高鐵有限公司就印尼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正式簽署貸款協議,國家開發銀行將為雅萬高鐵項目提供45億美元的貸款支持。
上述貸款協議的簽署,也是繼今年4月4日中印尼雙方簽署EPC合同后,又一階段性重大突破。
雅萬高鐵是中印尼兩國政府高度重視的雙邊合作旗艦項目,是中國高鐵技術、標準第一次“走出去”。中國企業以合資方式參與投資、建設與運營,是技能規范、勘察規劃、工程施工、裝備制造、物資供應、運營管理和人才訓練等多方面的全產業鏈走出去,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早期收獲。
雅萬高鐵是東南亞首條高鐵,是促進印尼經濟發展,造福印尼人民的旗艦工程。高鐵建成后,雅加達、萬隆兩市通行時間將從3-5小時壓縮為40分鐘,極大改善當地交通狀況,便利沿線民眾。同時,將進一步帶動沿線區域基建、商業、電子、物流和旅游產業開發,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石述思:高鐵或成中國經濟轉型利器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世界第一條高鐵是1964年正式運營的日本新干線,橫跨英吉利海峽的著名的“歐洲之星”也始發于1994年,而中國首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在2008年才正式運營。
中國高鐵起步雖晚,卻在過去的十年間,從無到有,從引進、吸收到自主創新,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運營總里程數不斷被刷新。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四縱四橫地線基本成型,其里程突破2.2萬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
英國《每日郵報》5月3日就發表評論稱,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絡,因此中國雄心勃勃地在2020年前建造最快的子彈列車的計劃可能并不令人吃驚。
據《中國日報》此前報道,中國正在計劃研發時速分別為250英里(402公里)和373英里(600公里)的高速列車。這意味著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北京到上海間的旅行時間可以縮至兩個小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鐵路總公司日前公布的2016年年度報告指出,歷經長達10年的高速建設和發展,中國高鐵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顯現。據統計,去年至少已經有6條東部沿海線路實現盈利。對此,著名財經評論員石述思在接受中國經濟網采訪時候表示:
“中國和美國不同,我在美國沒坐過一次高鐵,但是整天就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跑。跟美國相比,中國的公路比它都新,中國的公路坑也少,加州的公路到處都是坑,但是現在加州要加稅,要彌補基建落后這堂課,尤其是特朗普當政以后,他追求的是高速公路+機場的交通模式,而我們是機場+高速公路+高鐵,三駕馬車并舉的這么一個狀態。”
談到中國高鐵當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未來前景,石述思表示,應該說這些年中國高鐵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因為它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但是高鐵還有一個問題,它存在一個結構性矛盾,即中國經濟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石述思認為:
“以上海為中心,以深圳為中心賠不了,利潤很高,發達地區不會抱怨票價貴。但是對于落后地區,中西部他要追求更廉價的出行方式,這個帶來我們高鐵賬本不平衡。我們未來要解決高鐵的矛盾,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隨著我們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產業承接和轉移實現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平衡,這個平衡實現了,我們才能整體騰飛。所以你別看高鐵的小賬本,背后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大賬本。”
每經編輯 李凈翰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