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 > 正文

成都高新區出臺55條供給側改革細則 設立3個50億創新資金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4-27 22:27:28

4月27日,成都高新區對外發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方案》,高新區將分別設立50億元大企業大集團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協同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領軍人才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鼓勵校地軍民協同創新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每經編輯|張強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而在中國西部,目前正在舉行的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后五年,成都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

4月27日,成都高新區對外發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55條實施細則,將肩負國家自主創新和成都市“東進”“南拓”責任使命,以增強供給能力、優化供給結構、完善供給環境、擴大公共供給為方向,以促創新、優產業、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全力促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建設,加快形成區域發展新動能。

今年力爭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50億元以上

《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成都高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取得實質性進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產業、科技、人才、土地、金融、環保等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新的供需平衡。值得關注的是,《方案》提出,今年要力爭為實體經濟企業減負50億元以上。

該《方案》提出,設立3個50億創新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創新、校地軍民協同創新、領軍人才引領創新,全面加強創新供給能力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并圍繞重點產業打造良性產業生態系統,建設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優化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真金白銀扶持企業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成都本土領軍企業;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力成本、稅費成本、融資成本、用地成本、用能成本;突出提升社會事業、城市建設、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公共供給能力。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抓住國家級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天府新區國家級新區“五區疊加”發展機遇,從產業、要素、制度三個層面著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開放紅利、新區紅利、創新紅利和政策紅利,全面提升城市能級水平,著力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設立3個50億創新資金 全面強化創新供給能力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成都要建設“五個城市”,排在首位的就是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根據《方案》,成都高新區分別設立50億元大企業大集團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協同創新專項資金、50億元領軍人才專項資金,支持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鼓勵校地軍民協同創新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設立50億元大企業大集團創新專項資金,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創新軍團”計劃——支持大企業大集團骨干人員創業,符合條件的,給予啟動資金和房租補貼;支持大企業大集團購買非關聯創新創業企業產品或服務,按交易額5%給予補貼;鼓勵大企業大集團自建并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研發平臺服務,經認定后,給予平臺建設經費和使用費補貼;鼓勵大企業大集團設立技術創新中心,符合條件的給予最高200萬元補貼;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并購重組創新創業企業,對滿足條件的企業給予獎勵。

設立50億元協同創新專項資金,大力支持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軍民融合創新——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鼓勵創新創業企業租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高校院所按職務科技成果發明人占成果所有權70%以上比例共同申請或分割發明專利,支持科技成果收益權流通兌現,并對相應做法給予補貼;引進專業技術轉移機構,對經認定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一對一”專項支持;推進與電子科技大學等省內知名高校合作,加快建立產業創新促進平臺,對符合條件的平臺給予資金支持;制定出臺支持軍民融合創新專項政策,遴選培育一批民營優勢企業進入軍工裝備科研、生產領域。打造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衛星及應用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園區。

設立50億元領軍人才專項資金,大力實施“菁蓉·高新人才計劃”——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設立創客項目、創智項目、金融商務項目、技能大師項目、人文名家項目和創新創業人才獎、成就獎,大力引進和培育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和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鼓勵高層次人才柔性創業。

優化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培育一批成都本土領軍企業

截至目前,各類企業存量已高達9萬多家。成都高新區在《方案》中提出,將進一步優化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支持企業并購重組、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實施品牌化標準化戰略,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

《方案》明確,深入實施“微巨人企業”培育工程,優化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遴選一批具有創新潛力、發展后勁的創新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建立梯度培育企業庫,開通綠色服務通道,開展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

同時,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購買專利技術和營銷網絡、介入新興行業等途徑優化組織結構,提升法人治理水平。對企業進行的非關聯并購重組交易,符合一定條件的,給予一次性補貼。鼓勵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積極整合證券交易所、私募基金等多方資源,組織區內企業赴上海、深圳等地參加企業并購重組對接會。

為支持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方案》鼓勵企業參加國際、國內行業展會,對參展費用給予70%補貼。支持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應用,拓展國內外市場。積極引進電子商務尤其是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交易企業。鼓勵企業對接“一帶一路”、“蓉歐+”戰略,對在境外設立辦事處、分支機構或進行項目投資,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國際研發合作,建設境外產業園區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

此外,全力支持企業實施品牌化標準化戰略。對獲得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稱號、中國政府質量獎的企業獎勵上調至200萬元,對首次注冊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獎勵上調至100萬元,對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的企業獎勵分別上調至100萬、60萬、40萬,并對獲取國際或國家級權威認證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

每經記者 張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高新區 供給側改革 50億創新資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