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11:41:29
4月19日,亞洲第一、全球8強的乳制品企業--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食品飲料創新論壇FBIF2017”。在此次論壇上,張劍秋表示,食品行業的持續增長面臨極大的壓力。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創新,并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伊利特有的創新“三三法”。
4月19日,亞洲第一、全球8強的乳制品企業--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出席了在上海召開的“食品飲料創新論壇FBIF2017”。在此次論壇上,張劍秋表示,食品行業的持續增長面臨極大的壓力。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創新,并向與會嘉賓介紹了伊利特有的創新“三三法”。

(圖: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與會發言)
據張劍秋介紹,創新“三三法”是伊利行之有效的創新完整方法論,包括創新認知和創新實踐兩大部分。
創新認知就是伊利內部著名的“創新三問”:是否符合消費需求?是否順應消費趨勢?能否拓寬發展空間?張劍秋特別強調問題的答案只能來自于消費者。為了更準確的獲取答案,伊利在實體渠道與沃爾瑪、華潤萬家、永輝等零售商深入合作,整合500多萬銷售終端、10億級消費者和數量龐大合作伙伴提供的信息,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消費者對不同品類乳制品的營養健康需求,進而滿足這些需求。除了實體渠道,伊利還基于互聯網全網消費者的超大量數據,搭建了一個大數據雷達平臺,這個平臺覆蓋了250多個數據源,有效數據量級達到全網90%以上。舉一個例子,2015年伊利就升級了中國首個“母嬰生態圈”,消費者可以通過母嬰生態圈平臺隨時提問、對話專家、參與活動、O2O消費等。借助中國“最懂媽媽需求”的母嬰服務生態系統,伊利可以洞察中國媽媽的深層次需求以及中國寶寶的營養健康狀態,從而為創新實踐鋪平道路。
張劍秋表示,有了成功的創新認知,伊利一直持續推動“三三法”中的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即“三創”的落地實踐。

(圖: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分享創新“三三法”)
事實上,創新實踐中的第一項——管理創新對于伊利來說幾乎是一種常態。近年來隨著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伊利在管理創新方面也加速向全球拓展。這其中最佳的范例是伊利與SGS(瑞士通用公證行)、LRQA(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Intertek(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提升伊利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的能力。
而在產品創新方面,張劍秋認為最需要的是“堅守”精神。比如,伊利從2003年起就開展了母乳研究;2007年,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2008年,伊利應用母乳數據庫研究成果,開發了“金領冠”系列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做到了α-乳清蛋白和β-酪蛋白的母乳化。可以說,金領冠嬰幼兒奶粉的成功,就來自伊利常年對于母乳研究的投入。
在“三創”的實踐中,張劍秋認為品牌創新無疑是難度最高的,尤其是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品牌迭代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伊利的選擇是一方面主動刷新、豐富自身的品牌戰線,另一方面盡力講好中國乳業的品牌故事,讓品牌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
張劍秋最后表示,將創新認知和創新實踐完美結合,就是伊利的創新方法論“三三法”。對于創新,伊利早已將之上升到行業使命的高度,“伊利的使命,是不斷創新,一方面把中國乳業做大做強,加強中國乳業的國際話語權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營養的優質乳,實現健康中國夢。”(商業資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