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3 00:25:0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謝欣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謝欣
近年,開發商加入轉型探索的大陣營中,紛紛試水城市運營,無論是以碧桂園為代表的小鎮運營、萬科的社區運營還是華夏幸福的產業運營等模式,都表明城市運營服務商這一轉型方向已成業界共識。
面對國際環境的改變以及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大潮洶涌,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國際化掘金之旅,海外市場盛況空前。
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城市運營服務商的升級已迫在眉睫,緊隨“一帶一路”戰略,以碧桂園為代表的開發商再次突破創新,攜城市運營商走向國際,注入國際產城融合的理念,完成一次城市運營商的全面升級。當城市運營服務商遇上國際化的產城融合,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國際產能合作新城
2016年再次成為碧桂園的爆發年,業績突破3000億元,海外造了一座國際大城,這家在順德起步的開發商成為世界的焦點。
12月6日,“‘森林城市’國際產能產業合作簽約大會”上,包括華為、思科、埃森哲、中建海外、美的等在內的36家企業集體簽約,共建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據了解,參與簽約的36家企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總市值超過6萬億元。
“森林城市”于2015年12月18日發布,2016年3月6日開放。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沒有實體產業,這座城市就沒有活力。正是有了產城融合的保駕護航,給這座城市增添了生命力。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利好下,大量的企業緊隨政策出海,在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20多個國家中,中國企業對馬來西亞依斯干達地區表現出極大的投資熱情。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這一地區的投資已經達到240億馬幣,超越了新加坡和美國,位列第一。
大量的中國企業出海,尋求海外的發展機遇,給中國以及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但海外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面臨政策持續性和法律等風險。對于如何規避海外投資風險,葉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越是與當地政府有著緊密聯系甚至是股權等形式合作的項目,風險越小。
“森林城市”銷售人員介紹,該項目與柔佛州政府進行股權合作,穩定性較有保證。同時,碧桂園為入駐企業爭取到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目前已經確定了免稅島,開辟獨立海關通往新加坡等。同時將了解入駐企業需求,向當地政府爭取更多優惠政策。
在“森林城市”的發展規劃中,將打造旅游會展、教育培訓、醫療保健、外企駐地、近岸金融、電商基地、新興科技、綠色與智慧八大支柱產業,將成為新馬產業合作的重要橋梁和前沿陣地。
“森林城市”為中國企業建立一個抱團“走出去”的平臺。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看來,國內企業利用“森林城市”這個平臺整體走出去,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可以實現合作共贏。
城市運營的世界影響力
國際產能合作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利好,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面臨調整。而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加快我國優勢產業和過剩產能轉移,在國際合作中實現互惠互利,達到雙贏的效果。進而也帶動馬來西亞板塊的升級,助力當地經濟的穩定高速發展。
碧桂園帶著城市運營服務走出國門,鑄就城市運營的世界影響力。到2035年,“森林城市”將為馬來西亞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尤其是在金融和電子商務領域。截至今年11月4日,已經有70多家中國企業落地“森林城市”,合同金額共計約22億元。
“森林城市”在當地的影響力不斷擴展,已經家喻戶曉。提及“森林城市”,馬來西亞人紛紛表示驚嘆,對中國人以及中國企業的到來表示歡迎。一位馬來西亞的本地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著采訪時表示,“森林城市”帶來投資,對國家發展有很大好處。
隨著“森林城市”項目以及一同出海的企業輸出中國優秀的人才及先進的技術,完善配套設施,帶動人口流入,促進產業發展,為城市經濟發展釋放巨大活力。
看到“森林城市”為馬來西亞帶來的發展,英國伯明翰市長約翰·克蘭西在參觀“森林城市”時表示,很歡迎中國企業前去投資,尤其歡迎能夠提供就業機會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項目,隨后與碧桂園簽署諒解備忘錄。
隨著“森林城市”項目在全球推廣,碧桂園城市運營的影響力正遠播世界各地,城市運營正一步步走向國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