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9 19:15:13
優先聯通異地就醫集中的地區——比如北上廣,這是房地產的一大信號。
每經編輯|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王婷婷
(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邦地產)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人社部表示,力爭明年年底,使所有符合轉診規定的患者都能做到,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異地就醫將遵循先省內后跨省,先住院后門診,先異地安置、后轉診轉院,先基本醫保后補充保險。優先聯通異地就醫集中的地區——比如北上廣!
注意了,這是房地產的一大信號...
異地就醫不受限,城市群真的要聯合了
伴隨國家城鎮化的推進,城市發展呈現“城市群”的發展態勢。但我國城市群的發展還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如果沒法讓城市群里的人們,享受相差不大的公共服務、成長空間,那么“群”的效應一定出不來,因為集聚了最佳資源的北上廣深,對周邊城市來說,一定還是“搶”的角色。
所以,如果要讓城市群真正發展,將城市的關系從“搶”變為“聯合”,就需要打通一些資源,至少要打通享受資源的途徑。
“異地就醫”就是在這個問題上,踏出的重要的一步。
實際上,目前在城市群的發展中,人口流動非常頻繁,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求學、務工,但不利于人口流動的政策有很多,醫保就是突出的一例。
人到老年,有許多人隨兒女離開原居住地,醫保卻無法遷入外地,很多人想盡辦法,辦了各種證明,就為報銷一點醫藥費,而報銷時還得回到原所屬地,耗時費力,很不方便。也因為難以異地結算,很多外來的人群無法真正享受城市的福利,沒有歸屬感,何談留下與深耕。
所以,這次一線城市實行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便民之舉,也是對醫保改革的一次大膽嘗試,更是對城市群發展的一次觸動,這預示未來城市群內各城市的醫療、教育、交通等公共配套水平將趨同。
衛星城買房將升溫,剛需也不愁房了
當城市群真正發展起來,剛需將是最大的受益人群之一。
就拿異地就醫來說,這是一個信號:因為它代表戶籍不會再影響居民的全國遷移。在將來,那些在大城市工作卻沒有戶口,又在周邊城市安家的人們,就可以既大城市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免費的公立教育資源,還能免除過高的買房壓力。
這意味著,京漂、滬漂、深漂們,未來可以在周邊房價能hold住的小城市買房,不一定要套牢在高房價的大城市和人跡罕至的城市遠郊。
其實,在一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之后,今年“城市群”里的次級城市已經成為消費者的新熱土,但他們選擇昆山、惠州、燕郊購房時,往往因為公共資源的欠缺而猶豫。
試想一下,今后醫保卡實現跨市通用,那么你在昆山買房,享受上海瑞金醫院的高品質醫療,why not?
當你覺得這已經不成問題,那么很多都可能不是問題,因為你的觀念或許會改變。比如家不一定要和公司在一個城市,有地鐵就行;孩子不一定要在大上海掛戶口,因為一樣能去上海一師附小等名校讀書就行。
雖然長三角城市群內約有 2500 萬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戶,未能在教育、就業、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都實現打通,但醫療已經打開口了,其他的公共資源,還會遠嗎?
當公共資源打通,人口會自然愿意流入大城市周邊的城市,新興區域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
如果未來外來人口也能用大城市公共資源,周圍的中小城市就可以從不可住,轉為可以住。對剛需來說,這也等于意味著生活在北上廣,也不再犯得上傾家蕩產買套房了。
望此文對您有幫助,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