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4 01:50:01
在中國經濟弱周期下,對于身處其中的每一家企業而言,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比拼尤為關鍵。
近日,由北京貝塔咨詢中心與《證券市場周刊》聯合發布“2016年中期地產上市公司50強”的榜單。該榜單從靜態財務安全性、動態戰略理性、運營效率、成長潛力、規模效應五個參考維度出發,對128家主要的A+H地產上市公司進行綜合實力排名。
最終,華夏幸福(600340,SH)憑借良好的財務狀況,與中國海外、萬科一起,在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前三甲,并超越萬科躍居第二位。
瞄準“雙千億”持續發力
行業轉折期,均衡的實力顯得尤為重要。其中,財務安全性和戰略理性兩指標分別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反映了企業的財務安全狀況。尤其是在行業面臨越來越多不確定因素時,上述兩項指標更是決定企業生存和整合能力的關鍵。
躍居整個榜單第二位的華夏幸福,則充分證明了其資金結構的合理化,并具有強有力的財務支撐。
近年來華夏幸福營業收入逐步增加,盈利能力迅速增強。據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隨著產業發展服務、園區配套等業務拓展,公司營業收入逐年增加,分別為210.60億元、268.86億元和383.35億元;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3.81%、35.77%和34.52%,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44.30%、42.83%和42.07%,連續三年保持40%以上,盈利能力在A股市場處于領先水平。
進入2016年,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截至目前已完成70億定增和305億公司債融資,融資成本大幅降低,債務結構更趨合理,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財務狀況更加穩健。
同時,華夏幸福銷售額也在持續上升。最新發布的2016年半年度報告和2016年7至9月經營情況簡報顯示,華夏幸福2016年1至9月實現銷售額892.9億元,同比增長91%,超額完成全年870億元銷售目標,正式邁向千億規模。
從區域上看,香河、永清、嘉善等第二梯隊園區銷售貢獻持續攀升,獨特的產業新城模式成功異地復制,不斷驗證著華夏幸福戰略布局的區位優越性。
伴隨孵化、PE、VC等多元化業務的不斷加強,華夏幸福實現銷售規模和市值規模兩個1000億元指日可待。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自2002年起,華夏幸福進入固安之后,以“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合作共贏”的PPP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動固安的經濟發展、城市發展和民生保障。
與此同時,華夏幸福以“產業優先”作為核心策略,整合全球資源,從產業研究規劃、產業集群集聚、產業載體建設到產業服務運營,積累了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大能力,可以為區域提供全鏈條的產業升級綜合解決方案。
作為產業新城模式運營的標桿企業,華夏幸福圍繞國家戰略重點區域精準發力,事業版圖如今已輻射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珠江三角洲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在內的50余個區域,并聚焦10大重點產業,形成了近百個區域級產業集群。截至2016年6月底,累計引進簽約企業超1100余家,招商引資額近2800億元,創造新增就業崗位4.2萬個。
與此同時,在創新驅動的大背景下,華夏幸福響應國家政策,采用“產學研合作”、“創新孵化”、“資本驅動”等方式大力推動產業創新,持續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驅動力。
對此,有證券分析人士表示,華夏幸福作為產業新城運營商投資價值顯而易見,在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下,結算營收有望同步增長,對未來業績有較大保障。因此,再次給予華夏幸福“強烈推薦”評級。 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