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6 21:01:15
他演講時,偌大舞臺的兩邊和正對面,許多手機舉起,或錄音,或拍照。原來,理性的演講和判斷,也可以吸引到如此多的人。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硯丹 實習記者 林夢霞
每經記者 王硯丹 實習記者 林夢霞
2016年11月24日19時15分,成都雙流機場。
我們在到達出口等待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到來。這一次,他是來參加“2016 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
作為目前A股市場最具號召力的宏觀策略分析師之一,他的觀點受到了市場各方的高度重視。
到達出口人來人往,旅客行色匆匆。這其中應該有不少大戶、中戶、散戶,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位投資者們耳熟能詳的經濟學家正和他們一起走出機場。
我們也是第一次見到現實中的任澤平。他走出登機口的時候,我們差點沒認出他來——灰色大衣、灰色褲子、淡紫色拉桿箱。這就是我們對任總的第一印象——低調。
隨時提問 隨時搜集信息
好在我們還是順利接到了任總。巧的是,在停車場,任總恰遇一位基金公司的老朋友,于是四人一起坐車到下榻地——世紀城洲際大酒店。
然而,在經歷了30分鐘的車上交流之后,我們對于任總為何能持續在中國機構投資者評選中表現優秀有了初步認識。
“你對明年宏觀形勢怎么看?”這是問基金公司老朋友的。
“成都的房價今年漲幅大不大?”“你們感覺今年成都空氣質量有無改善?”這是問我們的問題。
他的語速不緊不慢、語調不高不低,但邏輯性非常清晰。
正如任總此后在專訪中所提到的那樣,廣泛的學習是進行正確宏觀分析的基礎。
從他的提問來看,隨時隨地進行信息收集,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5分鐘火速吃完早餐
第二天(11月25日)一早,八點。
按照計劃,今日我們將和任總共進早餐,然后進行專訪。
任總的早餐非常簡單:一杯熱牛奶、一個煎蛋、一點萵筍炒木耳。
此時,作為記者,我們向任總率先提出了一個“問題”:“要不要一點水果呢?”
他回答:“謝謝。早上我不吃冷的。”
說話語氣和縱論經濟、資本市場時基本沒有區別,不緊不慢、不高不低、有條不紊。
第二個問題則是真正的問題了:“看到您離開國泰君安的時候寫的感謝信,您今年是休息了一段時間吧?”
任總答:“是的,我放松了一段時間。”
“您那段時間主要做了什么呢?”
“爬山。我喜歡爬山,嵩山、泰山我都喜歡。說到泰山,那是我家鄉的山。”
語氣仍然不疾不徐。
早餐在5分鐘之內結束。也許,對一個成功的經濟學家而言,理性、自律而精準,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理性演講仍吸引到眾多關注
早餐后,我們對任總的專訪正式開始。
盡管不是第一次接受媒體專訪,任總坐定之前還是整理了一下西裝,與記者進行了十多分鐘的對話(對話內容詳見專訪稿件)
對話時,他依然是其一以貫之的不快不慢、條理清晰的節奏和模式。
專訪完后,便是本次峰會的重頭戲——任總的主旨演講。他的演講題目是“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展望”。
這一場演講,他闡述了對于中國宏觀經濟L型筑底、A股市場將從“水牛”到“業績牛”等精彩觀點。
他的語調依然如故,沒有激情澎湃、聽不出血脈僨張,也沒有過多的修飾語、語氣助詞。
但我們注意到了,他演講時,偌大舞臺的兩邊和正對面,許多手機舉起,或錄音,或拍照。
原來,理性的演講和判斷,也可以吸引到如此多的人。
堅持每周兩三次跑步
匆匆地來、匆匆地走,留下了許多精彩觀點。
任總在主旨演講完畢之后就要趕往機場,乘坐中午飛上海的航班。
記者問任總:“您一直都是這么忙嗎?”
他回答:“是的,因為工作原因,經常都要在各地飛”。
送機的過程中,得知他經常會在家附近的公園跑步,于是問道:“您一般跑多少公里啊?”回答是:“每周兩三次,每次10公里左右。”
任總說,跑步是為了更好地放松自己,有了良好的身體狀態才會有更好的工作狀態。
任總來之前,記者想象過千萬種他的樣子,短短兩天接觸后才發現,原來他是一個如此平易近人的A股紅人。
“請乘坐CA1948的旅客前往177號登機口登機”——隨著航站樓的語音播報,任總結束了他的成都之行。行程雖然匆匆,但留給我們的既有思考、也有收獲、還有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