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8 23:50:38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天房發展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里看到了泰禾的影子。財報顯示,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1%,泰禾金控(平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64%,共計持有49138516股,合計持股比例4.45%。
每經編輯|吳若凡
每經記者 吳若凡
10月28日,天房發展公布今年第三季度財務報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天房發展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里看到了泰禾的影子。財報顯示,泰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81%,泰禾金控(平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64%,共計持有49138516股,合計持股比例4.45%,也就是說,泰禾離舉牌線僅差0.55%。
按照10月28收盤價計的話,這些股票目前估值約為3.1億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天房發展半年報里還不曾見到泰禾系的身影。
天房發展投資價值何在?
不得不說,泰禾的買入難免讓外界浮想聯翩,天房發展第三季度業績并不理想,據天房發展三季報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出現虧損,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2.69億元,同比下降783%。
天房發展就此給出的原因是:公司本報告期內結算項目仍以位于天津市外環線以外,上述項目所處區域及周邊整體房地產供應較多,項目銷售價格提升幅度有限。加之由于公司近年來加大融資力度,融資規模增長致使利息支出相應增加。換句話說,財務成本上升和銷售不暢導致了業績虧損。
這樣一家業績出現虧損的公司卻進入了泰禾的視野,究竟是什么原因?
泰禾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入股天房發展是因為其有投資價值。而優淘城總裁薛建雄表示,除了基于財務投資考慮之外,泰禾看中的是天房有著土地資源和國資背景,更重要的是基于自身戰略考慮。
據悉,天房發展地產業務主要集中在天津、蘇州等核心二線城市。僅2015年,天房在天津就奪得10宗天津優質地塊,總成交價達203.96億元,今年又先后在蘇州市場拿下兩宗位置不錯的宅地,合計67.3億元。
“地產+X”已經成為房企的經營戰略。此前,泰禾先后設立金控(平潭)子公司并增資擴股到25億元、投資1.5億元參與發起設立海峽人壽、成功入股深圳吉屋、完成收購福建一卡通等一系列布局并逐漸形成了一條涵蓋金融、證券、保險、“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等“大金融”的產業鏈。
盡管途徑各異,但在業內諸多房地產公司中,“去地產化”已成趨勢。當下的資本市場,金融投資轟轟烈烈,大資本可隨意調動數百億資金。“一股獨大”的資本市場規則下,很多公司或成為資本大鱷的囊中之物。
大型地產商紛紛謀求“多元化”轉型,比如萬達集團將重心轉移至文化產業和金融;綠地大舉進入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等新興產業。
地產業整合已成趨勢
近年來,房企謀求金融布局,獲得金融牌照,進行多元化經營或轉型,更有甚者,甚至“去地產”。
同樣,面對資產配置荒,房企對優質資產的渴求并不亞于金融機構。業內人士指出,資產配置荒背景下,地產股是增量資金必然選擇的邏輯。持續出現舉牌地產股,一是看好其擁有優質土地儲備等資產,二是這些地產股PB(市凈率)相對偏低,相對于收購大宗物業,間接入股更劃算一些。
一般而言,價值投資的邏輯與屬性不變,尤其是業績增長較快、賺錢能力較強和財務杠桿相對較低的房企在資本市場上最受青睞,比如萬科。
克而瑞指出,地產行業整合已成趨勢,企業間的并購將成常態。從行業格局看,一些資金實力不強、銷售不力的中小房企隨著經營壓力的上升,將不得不通過變賣項目或者股權的引入合作者,維持企業的正常運作,而對于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型房企來講,這將是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占有率的好時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