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20 13:11:24
一邊是不斷反彈的煤價,一邊卻是再次引起關注的去燃煤污染呼聲,煤炭何去何從?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表示,煤炭依舊是最便宜的能源,去年以4%的投資支撐了全球28%的一次性能源消費。
每經編輯|賀泓源
供暖季未至,華北地區再次迎來嚴重霧霾。
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鳳凰能源論壇上,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最大PM2.5污染源來自周邊地區,占比24.5%,機動車直接和間接排放達到22%。此外,16.7%的污染物直接來自于煤炭燃燒。解決燃煤污染是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邊是不斷反彈的煤價,一邊卻是再次引起關注的去燃煤污染呼聲,煤炭何去何從?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陳衛東表示,煤炭依舊是最便宜的能源,去年以4%的投資支撐了全球28%的一次性能源消費。
“煤炭使用減量是必然趨勢,但煤炭的減量化不等于去煤化。”在季曉南看來,當前氣代煤爭論焦點在于,清潔煤與天然氣清潔高效利用率的比較。他認為,天然氣相對于清潔煤確實存在種種優勢,但通過技術,清潔煤能做到比天然氣更“干凈”,同時,大量使用天然氣將加大我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統中心副主任苗韌表示,清潔煤利用對短期內減少污染有巨大推動,但從長期減排來說,天然氣更有優勢。
難以割舍的污染源
19日下午,放眼望去,北京城區只剩白茫一片。環保部數據顯示,10月19日,北京空氣質量指數(AQI)直抵340,嚴重污染。
據季曉南提供的資料,北京地區最大PM2.5污染源來自周邊地區,占比24.5%;機動車直接和間接排放達到22%;煤炭污染占比16.7%;其次為工業噴涂(16.3)、城市揚塵污染(16%)、農村秸稈焚燒(4.5%),煤炭污染為重要污染源。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與政策研究課題組測算也顯示,2012年開發利用煤炭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量分別占全國污染物總量的93%、60%和67%,煤炭對一次性PM2.5產生的貢獻率達63%,二次性達到了61%。
一方面是煤炭的巨大污染,另一頭則是其作為廉價能源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
陳衛東表示,去年全世界的能源投資為1.8萬億美元,化石能源投資占一半。同時,只有4%的能源投資是煤炭開采和運輸,但是它支撐了全球28%的一次性能源消費,煤炭依舊最廉價的能源。
季曉南認為,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依舊占據主導地位。2015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占全國能源消費比重達63.7%,雖然近兩年在持續下降,但依舊提供了我國電力來源的75%,鋼鐵行業能源的86%,化工產品原料50%,建材行業能源的80%。
值得一提的是,季曉南與陳衛東均認為煤炭消費已過峰值。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去年的報告顯示,煤炭消費的峰值將在2020年到來,峰值水平在40.6億噸原煤左右。
煤炭減量不等于去煤化
面對煤炭造成的大量污染,解決之道在呈現多路徑的同時,也頻頻引起爭議。
季曉南認為,解決煤炭污染主要有煤炭使用減量化、煤炭使用清潔化,及煤炭使用替代化等三個途徑,當前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清潔煤與天然氣清潔高效利用的比較。
實際上,環保部長陳吉寧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公開表示,要為煤炭正名,煤炭清潔利用其實可以比天然氣更環保。
季曉南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一家山東民企通過改造燃煤機組,使其各項指標環保指標均優于天然氣。他援引上述企業負責人觀點稱,如把燃煤發電的效率提高一倍,就能減少一半煤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將大量減少。
對于清潔煤成本問題,卓創資訊分析師韓濱坦言,鑒于我國煤多氣少的實際狀況,煤炭經過種種凈化技術后,總成本高于天然氣價格的幾率也極小,煤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廉價,“華東地區曾掀起大量煤改氣潮,但因煤價與天然價較大的差距,推進并不順利。”
就能源依存度而言,季曉南解釋稱,2015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32.7%,超過國際公認30%的安全警戒線,預計2016年達到33.7%,據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推算,202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控制在33%,但今年就已超過。
對于此說法,曾任國際能源署高級顧問的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總裁陳新華認為,國際上并無此警戒線,“這個不存在,歐洲很多歐盟在一起,大大地高于30%,日本的天然氣全都靠進口,不存在警戒線的問題。”
在季曉南看來,煤炭使用減量是必然趨勢,但煤炭的減量化不等于去煤化,中國能源特點就是煤炭多,去煤化靠其他新能源包括核電取代,不符合中國實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