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8 01:45: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資本寒冬下,互聯網經濟資本投資減少,但對互聯網保險卻是一個特例。據曲速資本此前預測,2016年的互聯網保險業將會再次爆發,整體融資并購金額或將超50億美元(約325億元人民幣)。
投資界對互聯網保險的看法也代表了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巨大空間。
“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顯示了我們保險業要有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能力,融合云計算、大數據為保險業所用的能力。”近日,在“新常態下保險與經濟社會發展論壇”國際互聯網保險發展與新科技應用分論壇上,安心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鐘誠如此表示。
人保財險執行董事、常務副總裁王和在上述論壇上稱,互助保險和再保險可能成為(區塊鏈)先行應用的場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的相互保險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如果真正做到這一點,它將開啟相互保險2.0時代。”
區塊鏈將成保險創新新動力
王和認為,在區塊鏈應用的過程中,保險無疑是一個典型的場景。“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將成為保險創新的新動力,它帶來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更多的是基于底層變革的商業模式創新和一種迭代的進度。區塊鏈可能成為金融和保險創新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利器。”
王和稱,如果從事金融、保險創新,尤其是互聯網創新,最后可能都面臨這三個問題:第一是信任,第二是安全,第三是隱私。在既有的條件下,對這三個問題都很難有一個徹底的突破。“但是區塊鏈給了我們破解這三個難題的全新思路。”
“互助保險和再保險可能成為(區塊鏈)先行應用的場景。”王和表示,“在互助發展的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家庭、部落為單元的互助是相對盲目和被動的。隨著市場經濟的出現,誕生了現代保險制度,它使這種互助成為了一種主動、理性的行為。但與此同時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商業保險的效率不高,以及其它的一些弊端,可以說是難以回避的。這是制度安排所帶來的。”
“從全球相互保險制度發展情況看,都是從一種相互的初衷出發,最終走到了公司化的道路,所以公司化似乎成為了殊途同歸的一種魔咒。”王和認為,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信任模式。也就是說,采用前信任強調后信任。商業保險無疑是前信任的模式,即先交保費。那么相互保險,應該是后信任模式。“但是在過往的實踐過程中,大家發現,這種后信任模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自覺不自覺的最終都陷入了前信任的圈套。這種過程,在獲得可能性的同時,也從根本上失去了自我。因為你會發現,做來做去跟保險公司沒什么兩樣,盡管打著相互的旗號。”
但在王和看來,今天的相互保險有可能不同。“因為基于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科技,給互助保險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區塊鏈。區塊鏈不僅滿足了我們相互保險的業態的分布式需要,而且它還有一個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不可抵賴的機制,為后信任模式提供了一種邏輯基礎和實現可能。同時智能合約為透明和效率提供了有利支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的相互保險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保險。如果真正做到這一點,它將開啟相互保險2.0時代。”
互聯網保險公司的科技戰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區塊鏈,移動互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成為了幾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共同提到的關鍵詞。
眾安保險CEO陳勁用了五個詞來形容其科技戰略: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數據驅動和人。陳勁稱,“我們強調技術革新對金融的賦能作用,通過移動互聯提高金融觸達能力和便捷性;通過云計算改變金融的成本和效率;通過區塊鏈優化數據的搜集成本和處理效率;大數據促進了風險控制和驅動業務能力;以及通過人工智能讓我們的業務更貼近生活;通過人的能量場實現A類人才對于自我夢想實現的內心渴望。”
從人工智能來講,陳勁表示,“現在我們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個是機器學習,第二個是數據上崗,第三個是自然語言的處理。現在我們也有人員做客戶,有很多客戶的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它是一個不斷的學習的過程,已經在我們的業務系統中上線了。”
“大數據對于眾安來說,肯定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但它的應用可能也會有一個過程。對于技術而言,肯定要有前瞻和先期的投入。”他還透露,眾安保險的整個區塊鏈技術,現在也在不斷推進當中。
另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安心保險總裁鐘誠表示,“作為一個全流程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我們充分運用四個方面的技術: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
鐘誠進一步表示,“首先,充分用移動互聯技術,我們實現了手機端,從承保,查勘,定損到理賠的簡化;第二,結合大數據來實現風險的識別和管控,堅持好人理念,主動通過大數據和反欺詐模型分析和篩選可靠的用戶;第三,以云計算確定核心業務的穩定和拓展性,我們的系統部署在云上,可以隨時兩級切換,延展性比較高,安全性也比較高,防護是比較充分的;第四,充分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主要用在了客服、核保、賠償,進一步提高服務體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