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0-13 21:00:33
每經編輯|吳凡
 
        
        每經實習記者 吳凡
一項于2014年7月就披露過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在歷經兩年零三個月后,最終轉變成“流產”。
10月13日,華東電腦(600850,SH)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終止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并承諾在投資者說明會召開結果公告刊登后的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此外,華東電腦在宣布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的前一天,公司還收到了一份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傳票、民事起訴狀等法律文書。因一起發生在去年的合同糾紛案件,廣州云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碩科技)要求華東電腦承擔項目違約金7251.43萬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金額超過華東電腦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的一半,目前,法院已經受理這起案件。
兩年重組終成空
據悉,這項耗時兩年多的重大資產重組最先在2014年7月11日提出,彼時,華東電腦發布公告稱,擬計劃以10.18億元對價收購上海柏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柏飛電子)100%股權、上海華訊網絡存儲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訊網存)55%和華存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存數據)45%股權,此外,公司還擬以20.08元/股發行不超過1260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5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三個標的公司的評估增值率都較高。公告顯示,柏飛電子100%股權、華訊網存55%股權和華存數據45%股權的預估值分別為6.93億元、1.089億元和2.16億元,合計約10.2億元增值率分別為268.4%、233.2%和258.59%。
不過,標的公司超高的增值率并未被外界普遍看好,《證券市場周刊》曾在2015年1月份發文質疑此次的重組收購其中的兩個標的公司:“依賴關聯交易的柏飛電子”、“收購前被偏袒的華訊網存”。
此外,在華東電腦2014年發布的重組預案中,亦提到了重大資產重組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其中,在業務整合方面,公司稱,此次交易完成后,華東電腦或將面臨業務整合的風險,幾家公司在經營理念、管理方式、企業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重組后能否有效加以整合,發揮“1+1>2”的效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10月13日,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終止相關事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華東電腦董秘辦公室,對方工作人員回應稱,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終止是雙方商議后的結果,由于資產重組終止后要召開投資者說明會,工作較忙,公司董秘以及證券事務處代表無法接受記者采訪。
陷合同糾紛 既是原告也是被告
事實上,令華東電腦煩心的不僅僅是籌劃兩年多的重大資產重組“流產”,10月11日,公司還收到了一份法院的傳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述傳票涉及一起“合同糾紛”。
去年5月份,上海華東電腦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系統公司)與云碩科技簽訂了《廣州云碩云谷數據中心二期項目(百度項目)總承包合同》(以下簡稱總承包合同)。2015年12月29日,系統公司完成工商注銷登記,由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系統公司全部資產、債務和業務都由公司予以承繼履行。
爭執的關鍵就是雙方是否履行了合同中的相關要求,華東電腦認為,在2015年5月26日雙方合同簽署后,系統公司如期完成全部施工工程,但是云碩科技在工程已交付使用的情形下未依約支付合同項下的已簽確款項10590萬元。對此,今年6月8日,公司向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被告云碩科技賠償工程結算款以及支付逾期利息總計人民幣10793萬元。
云碩科技則認為,系統公司的設備安裝并沒有完成,部分設備不符合要求,并于今年9月25日通過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華東電腦,要求支付金額總計7251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留意到,在華東電腦今年發布的上半年報中,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263330.46萬元,同比增長10.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026.06萬元,同比增長23.62%。這也就意味著,上述云碩科技要求華東電腦支付的金額,超過了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的一半。
對此,華東電腦證券部曾在回應《證券時報》稱,華東電腦作為原告和被告的案件都已經受審理,公司也不清楚結果會是怎樣,因此對公司財務的影響也不確定。公司已經在委托法務、財務等相關方面以應對云碩科技提起的訴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