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網貸ICP辦證熱竟是烏龍 監管要的是EDI許可證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29:4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鄧莉蘋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施娜 鄧莉蘋

近日,“網貸平臺別錯辦了ICP證”的消息在網絡盛傳。澎湃新聞報道稱,“根據網貸監管細則,網貸機構需要辦理的是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許可證(也稱EDI許可證),而不是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ICP證(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經營許可證)”。

這則消息令很多P2P網貸平臺感覺很“懵”,到底要辦的是ICP證呢,還是EDI證?

此前在8月24日,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出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網貸辦法”)。按其第五條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完成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后,應當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否則不得開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

9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了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應該辦理的是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即EDI),而不是信息服務業務。

●兩類業務具有關聯性

根據網貸辦法的要求,平臺辦理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即互聯網信息服務業經營許可證,也叫網站ICP經營許可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ICP證是網站經營的許可證,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證,否則就屬于非法經營。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12月發布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我國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其中,增值電信業務包括兩類:第一類包括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內容分發網絡業務、國內互聯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和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等四種業務;第二類包括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存儲轉發類業務、呼叫中心業務、信息服務業務和編碼和規程轉換業務等六種業務。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共有247家P2P網貸平臺擁有ICP證,他們絕大多數的業務種類都是增值電信業務第二類中的信息服務業務。

根據《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信息服務業務是指通過信息采集、開發、處理和信息平臺的建設,通過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業務。信息服務的類型按照信息組織、傳遞等技術服務方式,主要包括信息發布平臺和遞送服務、信息搜索查詢服務、信息社區平臺服務、信息即時交互服務、信息保護和處理服務等。

而網絡盛傳的EDI證,其實是指增值電信業務第二類中的“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這一業務種類。

所謂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是指利用各種與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相連的數據與交易/事務處理應用平臺,通過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務處理的業務,包括交易處理業務、電子數據交換業務和網絡/電子設備數據處理業務。

對此,PPmoney萬惠相關人員表示,EDI和ICP證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業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地方小平臺靜待細則

那么,P2P網貸平臺應該辦理的到底是哪一項業務許可呢?

9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了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應該辦理的是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即EDI),而不是信息服務業務。

同時《北京商報》消息稱,北京通訊管理局正在和北京市金融局協商如何審批EDI。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目前擁有EDI證的P2P網貸平臺,全國有31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若按照截至2016年8月底全國正常運營平臺2235家計算,如果監管要求的真是EDI證,那么目前P2P網貸平臺的“合格率”為1.39%,還不到2%。

銅掌柜是同時擁有ICP證和EDI證的平臺之一,其首席信息官金少策表示,申請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太多,也不知道哪些有用,只是從合規發展的角度出發,能申請就都申請了。

采訪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沒有EDI證的平臺目前更多采取了觀望的態度。

浙江一家擁有ICP證的網貸平臺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讓行業最感到困惑的是,一方面網貸辦法出臺了要求取得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另一方面,辦法中又沒有具體說明。最近又傳出來要辦EDI,監管部門的意見也沒有具體的政策,所以只能等著。

“不著急,我們按兵不動,不能一有口風傳出來,就一窩蜂地去辦。杭州一大半的平臺沒有EDI證,現在有傳言ICP證辦理很難,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EDI證就更難了。上海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有ICP證,好多大型平臺都沒有,我們地方小平臺不著急,先觀望著吧。”上述平臺負責人稱。

而擁有ICP證的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則表示,目前,網貸管理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完成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后,應當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預計備案的相關指引近期會出臺,所以網貸平臺應該最先進行備案的準備工作。

廣州e貸總裁方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上來講,不管是哪一類,辦理起來應該都不難。但是關鍵在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通信主管部門不是考慮技術問題,而是考慮金融風險問題。因為監管政策出來了,現在的要求就是備案登記之后,才能申請這個證書。

“備案登記是前提條件。”方頌認為,平臺也不用著急,這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畢竟取得證書的平臺還是少數,而且法律法規有了明確規定,平臺只需要按照這個路子走,就可以。關鍵還是平臺要怎么辦理備案登記,以及平臺自身的合規問題。

“申請EDI證的復雜程度、難度與申請ICP證差不多,工作量都不小,相信網絡借貸主管部門未來將會進一步明確。平臺還是在完成備案工作、與監管部門明確溝通清楚之后再辦理較為穩妥。”周治翰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