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29:3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近日,保監會召開的農業保險專項治理整頓督導現場會指出,鼓勵創新發展,增強農業保險市場活力。
2016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積極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探索開展重要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以及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試點。近年來,無論是天氣指數保險,還是互聯網+農險,農業保險一直在創新。
安華農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過投保農產品收入保險,可以鎖定絕大部分的收益,并能有效推動生產過程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保險+信貸)。”
農險創新層出不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多家保險公司創新品種正不斷涌現,除了玉米種植旱災天氣指數保險、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煙草種植天氣指數保險之外,還包括茶葉低溫霜凍氣象指數保險、葡萄降水量指數保險、柑橘氣象指數保險等。
以柑橘氣象指數保險為例,該保險由太平洋產險寧波分公司根據象山柑橘種植面臨的低溫、臺風、暴雨三大自然災害與柑橘生產的經濟損失關系設計開發。該產品以約定氣象站監測的日最低氣溫≤-4℃、熱帶風暴或臺風實測風力≥11級和連續3日累計降雨量≥120mm三個氣象要素指標為理賠依據,達到其中任一氣象要素指標,即視為觸發理賠,保險公司都將進行賠付。
太保產險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氣指數保險賠償依據氣象指標強度及持續時間,災后理賠無需逐戶查勘定損,簡化了傳統農業保險繁瑣的理賠模式。”
不僅僅是天氣指數保險,保險公司還探索了“保險+期貨/期權”模式。在該模式下,農民或者農業企業通過購買該農產品價格保險管理價格風險,減少或者平抑由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對自身的生產經營所帶來的沖擊。
以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為例,該保險以白糖的市場銷售價格為參照標準。當糖價上漲時,保險公司賠付蔗農,補償蔗農種蔗收入;糖價下跌時,保險公司補償糖企,確保糖企收回生產成本。而在風險分散方面,險企通過購買與承保品種相同的看跌期權以對沖承接的風險。
破解規模化生產兩大風險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適度規模化生產,在市場機制下,面臨著自然災害和價格波動兩大風險。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的專業化生產,在進行大量資金投入的同時,面臨保障資金安全和增值保值的需求。通過投保農產品收入保險,可以鎖定絕大部分的收益,并能有效推動生產過程中融資的便利性和可行性(保險+信貸)。”上述安華農險內部人士表示。
事實上,還有不少互聯網企業、平臺看好農村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近日,眾安保險與大疆無人機針對農業無人機再度聯手。通過機損保險和三者險解決植保無人機售后服務及安全問題,并提供農業植保機分期購機。
眾安保險的產品經理嚴鵬向記者表示:“農業險領域對互聯網保險公司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大家普遍缺乏對于過往農業生產信息的積累。不過眾安已嘗試將天氣指數保險應用在航延、游園等領域,并與中國氣象局天氣數據進行對接。這都將為服務農村市場積累經驗。”
在上述農業無人機保險中,同樣也面臨歷史數據的空白。嚴鵬稱,“機損險上,眾安是基于和大疆過去1年的消費機合作基礎上,積累的保險產品數據。與大疆高度系統對接,實時同步機損險承保和理賠的數據,配置的圖像識別技術,管控理賠的欺詐風險,而透明和可視化的維修流程,幫助眾安收集機損配件數據,有助于產品靈活定價。”
在農機分期業務上,由于農村金融發展滯后,大部分農戶沒有央行征信。嚴鵬表示,“在大數據征信和風控的基礎上,我們會借助農分期的線下團隊,深入到田間地頭對農戶個人和家庭進行盡調,把一些惡意借款人排除在外;場景結合方面,我們會和農分期一起,對借款人(主要是農戶或者合作社)編制特定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評估其還款能力。另外,結合農戶借款需求的特殊性,我們會制定相應的還款方案,即根據農作物的收成,分成兩季或者三季還款,以匹配他們的現金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