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4 17:58:00
中金公司發布報告稱,隨著部分城市再次收緊房地產政策,下行風險愈來愈大,房地產逐步進入周期的下行階段是大概率事件。
每經編輯|王杰
每經記者 王杰
雖然樓市、地市依然火爆,但機構以及業內人士發表觀點稱,房地產或進入下行通道。
近日,中金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8月經濟數據基本符合預期,較上月數據出現小幅回升。考慮到去年基數以及今年8月比去年8月多2個工作日的因素,整體經濟數據并未有明顯改善。報告建議警惕商品房銷售放緩風險,隨著部分城市再次收緊房地產政策,下行風險愈來愈大,房地產逐步進入周期的下行階段是大概率事件。
樓市“高燒”被警惕隱藏風險
央行主管《金融時報》也刊文警惕樓市“高燒”隱藏的風險。文章稱,當前部分地區的樓市,顯然處于“高燒”狀態。最近一年來,房地產市場似乎正“接棒”去年上半年股市的瘋狂,部分城市房價持續走高,成交量不斷放大,演繹出了樓市的牛市。令人擔憂的是,當前部分城市樓市的“高燒”狀態,正在朝著泡沫化方向演變。
樓市到底有多熱?雖然近期南京、蘇州、廈門、武漢等多個熱點二線城市出臺限貸、限購政策,以期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但“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政策收緊背景下,各調控城市房地產市場量跌價漲。與此同時,各地在執行調控政策過程中普遍“限貸緊、限購松”,存在通過假離婚、補社保或個稅等方式鉆政策“空子”的現象。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4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4%,增速比1-7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43076億元,增長4.8%,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6.9%。
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001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1-8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292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5%,降幅比1-7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4632億元,增長7.9%,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
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874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上述數據分析認為,整體看,本輪房地產市場的火爆依然在持續,簡單計算均價看,8月住宅成交均價達到了7521元每平米,環比上漲了1.3%。
張大偉表示,從新開工面積看,漲幅繼續明顯放緩:影響投資,土地購置出現背離,金額漲幅超過購置面積。房企購入土地金漲幅加速,而面積降幅加速。證明了房企購入了過多的一二線城市土地,高單價、高總價土地購入過多。“地價高于房價,影響了新開發節奏,一二線城市擁有土地的企業增加供應的積極性不高、而三四線庫存依然高位,這些因素導致去庫存難度加大。”
房地產景氣指數開始下調
據中原地產統計,房地產景氣指數開始下調。5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94.48,比4月份提高0.07點;6月份,上述指數為94.40,比5月份回落0.08點。7月份,該指數為94.01,比6月份回落0.39點。8月份,該指數為93.70,比7月份回落0.31點。
張大偉說,房地產景氣指數出現了連續3個月的下調,市場風險越來越大。
最近一輪主要城市的瘋長,讓很多購房者“望房興嘆”。
一位意欲在廊坊燕郊購房的IT工作者小潘表示,按燕郊目前售價2.3萬每平米的樓盤計算,100平米的小三居就要230萬元。按照30年貸款首套購房計算,首付要69萬元,月供8548元。“我稅前月薪還不到一萬元,照此還款壓力太大了。”
房企也意識到高價地風險。
8月19日,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舉行了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明表示,對遠洋來講,現在是不適合拿“地王”,我們也沒興趣,我們也沒需求,公司的土地儲備還是能夠滿足公司正常增長的。現在已經過了土地儲備越多市值就越高的階段,反而土地儲備越多,風險越大。沒有土地儲備的人不會出問題,出問題都是有土地儲備的。
李明說,現在市場雖然很好,但是市場的變化也是很快的。如果大家還能記得,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是三年一個周期,今年是2016年,上一個高點是2013年,再上一個高點是2010年,再前面是2007年,你再想想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市場是什么樣子。
住建部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無論是銷售還是投資,均存在一個3年(40個月左右)的短周期。房地產市場在這一周期中,會出現從回暖反彈到見頂,再到降溫的全過程。“今年3-4月份銷售、投資等數據沖頂,意味從去年一季度以來的上升周期已經完成,此后一年半左右樓市將以降溫為主基調。”
顧云昌預測稱,2017年,房地產銷售或將明顯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銷售回落主要因為前期需求透支,但樓市下行的時期恰恰是購買力重新積蓄的階段,此后又會出現回漲的情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