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13 22:07:37
隨著重組方博通股份(600455.SH)一紙終止重組的公告,港股中軟國際(00354.HK)回歸A股的計劃就此擱淺。
每經編輯|王朋
每經實習記者 王朋
隨著重組方博通股份(600455.SH)一紙終止重組的公告,港股中軟國際(00354.HK)回歸A股的計劃就此擱淺。
根據之前重組預案透露的信息,中軟國際擬分拆旗下TPG(技術與專業服務)業務資產,通過借殼博通股份最終實現在A股上市。由于重組標的估值甚至高過中軟國際市值以及涉及到海外紅籌資產回歸等原因,此次重組自一開始便受到了各方關注,這其中也包括監管部門。
中軟國際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整合,將旗下相關TPG業務全部注入到了標的公司。如今隨著殼公司博通股份宣布終止重組,中軟國際后續會有何動作值得關注。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任正非旗下的華為技術在此次重組過程中亦有參與,并已提前將重組紅利收入囊中。
因政策不確定中軟借殼折戟
9月12日晚間,博通股份發布重組進展公告稱,經公司大股東西安經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議,公司董事會審議表決,由于宏觀政策原因,繼續推進重組具有重大不確定性,故決定終止此次重組事項。
同日晚間,中軟國際也發布公告表示,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的訂約方一致同意,雙方不再進行博通TPG合并,并簽訂了終止協議。
至此,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重組以夭折的形式落下了帷幕。
今年8月3日,中軟國際和博通股份對外宣布,博通股份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中軟國際(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兩公司全部股權。
中軟國際(中國)是港股上市公司中軟國際全資子公司。交易完成后,中軟國際(中國)將接替西安經發集團成為博通股份控股股東。而中軟國際也由此回歸A股。
公開資料顯示,中軟國際業務主要分為TPG和IIG(互聯網資訊技術服務)兩大板塊。其中TPG業務過去幾年中占據公司主業收入均在7成以上。
中軟國際科技財務負責人彭江曾于8月8日表示,在此次重組之前,中軟國際方面對公司業務進行了重組,注入了包括境外資產在內的一些資產。借此將旗下TPG業務集中到了此次重組標的中軟國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軟國際科技)和上海華騰軟件系統有限公司(下稱華騰軟件)兩公司。
根據雙方商定,兩標的公司初步作價63.31億元(預估基準日為6月30日),預估增值率達到347.1%。
63億元的收購價格甚至超過了中軟國際的整個市值。截至8月2日收盤,中軟國際總市值折合人民幣約為61.61億元。
重組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上交所在給博通股份發去的問詢函中,曾以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回歸政策尚未公布為由,要求其進行重大風險提示。
華為套現2億并持股中軟國際
中軟國際在此次重組之前,并未傳出要回歸A股的消息。如今借殼博通股份計劃擱淺,后續又有何打算?《每日經濟新聞》就此數次致電中軟國際投資者關系聯系電話,截至發稿,一直無人接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重組中,如若方案最終獲批,中軟國際將成功借殼A股,而任正非旗下的華為卻已提前分享到了紅利。
此次重組標的之一的中軟國際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1日,由中軟國際(中國)和華為技術聯合注資成立。其中中軟國際(中國)出資6000萬元,持股60%;華為技術出資4000萬元,持股40%。
重組前夕的2016年2月6日,華為技術將所持40%股權以2.02億元對價轉讓給中軟國際(中國),相比其最初出資額華為所持股權獲益頗豐。
不過,華為退出并不意味著終結。中軟國際隨后向華為技術發行等值于港幣2.38億元的普通股股份,合計發行8511萬股股份,占中軟國際3.97%的股權。
這也意味著,除了股權轉讓套現的2.02億元,在成為中軟國際的戰略股東之后,如中軟國際成功實現在A股借殼,華為技術還將分享到后續中軟國際A股借殼帶來的紅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