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地產 2016-08-29 18:04:12
在政策層面試圖為樓市降溫的預期中,險資、私募基金等機構資金發現了房地產投資的另一個風口——大宗存量商辦物業。然而,風口之下,并非熱線區域的大宗商辦物業均能成為資本的理想標的物。
每經編輯|龐靜濤
每經實習記者 龐靜濤
“地王潮”、“搶房潮”與“收縮戰線”同時在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上演,監管層去“杠桿”的趨勢愈發明顯,有報道稱上海等熱點城市限購政策已在討論中。
在政策層面試圖為樓市降溫的預期中,險資、私募基金等機構資金發現了房地產投資的另一個風口——大宗存量商辦物業。然而,風口之下,并非熱線區域的大宗商辦物業均能成為資本的理想標的物。
搶房正酣 機構逃離
上海、蘇州、合肥等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搶房正酣時,機構卻坦陳看不清形勢,并用實際行動選擇“逃離”。
8月27日,由諾亞財富主辦的房地產投資高峰論壇上,歌斐資產房地產(投資)基金公司合伙人王雪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已將投資重點轉移至大宗資產管理方向,同時收縮了增量市場戰線。而傳統意義上的增量市場更多被認為是住宅市場。
據王雪泉介紹,目前,歌斐資產存量規模已不足200億元,累計管理規模達到750億元,2014年基金存量規模達到高峰接近400億元,如今“收縮”近半。
“逆大勢”而為的戰略調整,王雪泉給出的理由是,土地市場上“面粉”的上漲速度可謂有點“瘋狂”,以致對未來的形勢判斷不夠清晰。
歌斐資產房地產基金投資合伙人譚文虹講述了住宅緣何被“收縮”,住宅市場受政策的影響太大,變化周期短,大概每三年會有一次,頻繁的調控進一步加速了市場的波動。
在房價高速增長的背景下,譚文虹提到,住宅市場過于頻繁的波動,造成其主流運營者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不斷下滑。與此同時,政府通過價格、購買資格等行政手段的干預,致使開發商的定價行為更多是一種隨行就市,并不完全取決于開發成本。
中信建投在最近的一次電話會議中同樣提到,地王涌現,杠桿高企,房地產價格處于較高位置,受政策層面影響,資本市場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是不足的。
王雪泉坦言,因擔憂市場會有較大風險,并認定如今的市場表現已經超出了價值投資的理念,公司轉而重點關注改造低估物業和京滬核心物業。
險資圍獵商辦物業
保險資金在地產股中攪動風云,甚至左右整個A股地產板塊的走勢。能量巨大的險資,因其敏銳的市場嗅覺被認為是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風向標。
然而,在股市之外,保險資金并未停止其地產版圖的擴張和探索。在過去逾一年的時間,包括險資在內的國內資本加緊對商辦物業的“圍獵”,且戰果豐碩。
經濟下滑,優質資產荒或不可避免。諾亞財富創始投資人、執行董事章嘉玉表示,自2010年開始的經濟轉型已經進入深水期,給投資者帶來更多挑戰,企業盈利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投資標的整體收益下行,市場出現優質資產荒。
大宗商辦物業不僅進入險資的視野,更在其投資版圖中占據重要一席。全球最大資產產管理公司貝萊德中國區房地產負責人彭磊介紹,2015年,國內有代表性的43單物業投資成交,內資占比約為40%~43%。2016年上半年,典型物業成交約200億元,內資占比提升至90%,而內資大部分為保險資金和其他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保險資金對大宗商辦物業的執著在向全球拓展。有數據顯示,美國各種房地產物業中,酒店物業和寫字樓是最受青睞的,半數的投資都來自中國的保險公司,此外綜合企業和房地產開發商也非常活躍,分別在海外投資總量當中占比23%和1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