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10 22:04:39
8月10日,盛和資源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虧損2309.29萬元,同比減少205.23%。在公告中,盛和資源直言,國儲進展并不如人意,受此影響,稀土價格反彈乏力。
每經編輯|張虹蕾
每經實習記者 張虹蕾
稀土國儲的博弈陷入僵局,讓盛和資源也陷入凈利下滑2倍的尷尬局面,盛和資源直言“國儲進展并不如人意”。
8月10日,盛和資源發布2016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虧損2309.29萬元,同比減少205.23%。在公告中,盛和資源直言,國儲進展并不如人意,受此影響,稀土價格反彈乏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上半年,六大稀土集團已分別完成兩次商儲;但是在6月7日首次國儲招標會議上,國儲的招標計劃卻未能和參會企業達成一致,陷入“僵局”。
而記者注意到,盛和資源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4.01億,全年營收計劃完成率僅為不足30%。對此,盛和資源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將根據國際國內行業政策的變化,準確地把握市場趨勢,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而卓創資訊貴金屬分析師張偉則向記者表示,國儲招標的“僵局”核心是由于價格和稀土企業難以達成一致;而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和旺季的到來,稀土的價格在中長期將會呈現上升趨勢。
稀土價格反彈乏力業績“變臉”
稀土價格的起起落落讓主營稀土產品的上市公司業績“很受傷”。
盛和資源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虧損2309.29 萬元,同比由盈轉虧,減少205.23 %。實現營業收入4.01億元,同比下降26.32%。
至于此次業績下滑的原因,盛和資源稱是由于宏觀經濟環境下,整個有色行業包括稀土產品價格反彈乏力且持走低,同時稀土市場下游產業需求疲軟所致。
不過,在今年三月份,發改委同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稀土企業商業儲備動員大會,已經明確了稀土商業儲備的原則;與此同時,受稀土收儲政策的影響,稀土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
但是,在6月7日國儲局召集六大集團進行首次國儲招標會議上,提出 9 個品種的招標價格未能得到參會稀土集團的認可,原本的招標計劃陷入“僵局”。
在公告中,盛和資源直言,國儲進展并不如人意,受此影響,稀土價格反彈乏力。在6月7日的國儲局招標計劃暫時擱淺兩周后,相關會議再度展開。
據澎湃新聞報道,6月22日發改委召集六大集團舉行稀土會議。但截至目前,此前“流產”的招標計劃和招標價格依然未有明顯進展。
全年營收目標完成率不足30%
一方面是招標價格難以統一讓稀土價格反彈乏力,一方面是盛和資源并不漂亮的年報;國儲招標的價格博弈戰如今進展如何?將會對盛和資源產生哪些影響?
盛和資源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確定2016 年營業收入計劃為 14.5-17.5 億元。而記者注意到,其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4.01億,營收計劃完成率僅為不足30%。
而對下半年的經營策略,盛和資源稱,公司將繼續立足于稀土冶煉與分離業務,努力將業務向稀土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兩端延伸;并適時向稀有、稀貴、稀散金屬業務拓展。
對于收儲博弈,盛和資源則坦言,商業收儲和國儲會議,均邀請六大稀土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參與,但盛和資源沒有作為當事方參與,也未收到相關這方面的文件;至于招標價格上的分歧點在哪里,以及目前的進展,盛和資源也非常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稀土行業的相關政策也頻頻出現。新一輪稀土儲備啟動,商儲先行、國儲緊隨其后。可隨著國儲招標計劃的“流產”, 如今稀土再度陷入了價格低迷的尷尬境地。
在張偉看來,稀土價格的低迷一是由于宏觀政策影響行業低迷所致,二是黑稀土未完全從市場清除,仍需重拳出擊。張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稀土已經歷幾次商業收儲,但國儲未有明顯進展。但他也強調,國儲具有平抑價格和盈利需求的雙重特點,是一種商業行為;因而國儲招標陷入“僵局”,終究是因為企業和國儲難以在價格上達成一致。
談及稀土的價格,張偉認為隨相關政策出臺和對黑稀土打擊力度加大,以及8月稀土行業進入旺季,稀土價格在中長期將呈現回暖趨勢;與此同時,相關企業的業績也會有所回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