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6-06-07 09:02:25
在銀行理財市場漸趨冷清的背景下,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更低。有些銀行一直沒有發售過外幣理財產品,一些銀行目前已停售外幣理財產品。一位儲戶表示,“我之前也買過外幣理財產品,誰知道收益率低得幾乎感受不到。”
在銀行理財市場漸趨冷清的背景下,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滑,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之低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此,即便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和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的情況下,各家銀行發行的外幣理財產品也都一直乏人問津。
“很少有儲戶主動投資外幣理財產品,我們銀行也是斷斷續續發售外幣理財產品,之前有一段時間甚至都沒有外幣理財產品業務”,《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時,某國有大行網點的理財經理如此表示。
正在該行辦理業務的一位儲戶告訴本報記者,“我之前也買過外幣理財產品,誰知道收益率低得幾乎感受不到,也就與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
外幣理財產品發行遇冷
近日,本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了解到,外幣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可謂每況愈下。有些銀行一直沒有發售過外幣理財產品,一些銀行目前已停售外幣理財產品,就連部分國有大行如今也改為斷斷續續地發售,而有些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外幣理財產品則種類單一,只發行美元類產品,而且銷量也不理想。
《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銀行理財產品時發現,相比于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極低,產品品種少,投資期限也較長。目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般都在3.5%以上,而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最高只有百分之二點多,最低的則只有百分之零點幾,遠低于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例如,建設銀行發行的一款名為“匯得盈外幣理財”的澳元幣種理財產品,期限為89天,預期年收益率為2.6%;中國銀行發行的一款名為“中銀匯增”的美元理財產品,期限為183天,預期收益率為0.8%。
據普益標準的數據顯示,從2015年6月1日到2016年5月31日,商業銀行共發行了1713款外幣理財產品。但從各外幣產品的收益率來看,預期收益率有明顯向下趨勢。美元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2015年6月份的1.81%降至今年5月份的1.43%;澳元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從2015年6月份的3.11%降至目前的2.09%。
某國有大行的客戶經理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銀行此前一段時間暫停了外幣理財產品的銷售,最近才開始發行幾款外幣理財產品,但前來購買的儲戶很少,投資者都嫌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太低。”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部分中小銀行時發現,多家城商行一直都沒有開展過外幣理財業務,多位理財經理對于原因都表示,“是總行的統一安排”。在某城商行的網點,當記者表示想購買外幣理財產品時,該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我們行今年二季度開始就沒有再做外幣理財業務,以后做不做現在還不知道。”
外幣理財不受追捧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以美元為代表的外幣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走低。對于普通儲戶來說,兌換美元后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外幣存款和理財產品,其收益率都遠低于同期人民幣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收益率,只有美元升值空間大于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的收益差,兌換美元并投資美元理財才合算。無論人民幣貶值是否長期存在,目前來看,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多在3%—4%,暫時還沒有必要兌換美元并購買外幣理財產品。
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畢竟人民幣理財的投資渠道依舊很多,外幣理財的渠道則相對較少。對中長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人民幣資產仍是最合適的投資品種。如果是沒有外匯需求的客戶,就不必刻意持有外幣理財產品;如果是未來對外幣有持續需求的人士,如海外學子和日后有移民計劃的客戶,可適當購買該類產品,以規避匯率風險。
另外,對于外幣理財產品一直不受追捧的原因,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外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長期保持低位,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則相對要高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外幣理財產品的購買市場,使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因此銀行發行的動力也就不足。另外,匯率的波動也使投資者選擇持幣觀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