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公募反思:18年發展難有掌聲 投資者為何更信賴銀行?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30 01:18:40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隨機進行了一番小調查發現,銀行理財基本處于壟斷地位,贏得了無數投資者信任。上周,理財不二牛對銀行大規模委外業務進行了深度調查,且發現公募基金還是有很強的投資實力,但發展18年之后,為什么市場的信任度還是如此之低呢?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小聰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最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隨機進行了一番小調查,調查的內容是:如果理財,你更信任誰?銀行、券商、公募還是私募?

雖然參與此次隨機調查的人不少,年齡職業跨度都很大,但最終得到的答案卻基本一致。那就是,銀行理財基本處于壟斷地位,贏得了無數投資者信任。

上周,理財不二牛對銀行大規模委外業務進行了深度調查,且發現公募基金還是有很強的投資實力,但發展18年之后,為什么市場的信任度還是如此之低呢?

考驗絕對收益能力

回看過去幾年,銀行理財資金大多都投向非標資產,也基本能實現剛性兌付,盡管也有少數產品例外。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注意到,隨著銀行利率不斷下調,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呈現迅猛增長態勢,且大量投向非標資產的時代也已經過去。資產配置端的變化,如何匹配銀行客戶慣性的剛性兌付需求,就更是一道難題。同時,銀行過往累積的信譽也在接受考驗。

從之前的調查來看,尤其從去年開始,不管是四大行、股份制銀行還是城商行,都開始逐漸將部分資金委托給券商、公募、私募等機構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募和私募其實大多都是做相對收益。那么,他們又如何給到銀行要求的保底收益呢?

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說道,“雖然公募基金是以相對收益來評價產品業績,但隨著資管行業發展,且參與者眾多,實際操作中,如果不以追求絕對收益為目標,勢必會影響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同樣,私募基金更是將絕對收益擺在首要位置。還有需要指出的是,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角色決定了銀行委外資金的類固定收益屬性。因此,對于銀行的委外業務,投向公募主要是債基為主,投向私募則主要為結構化產品的優先級。”

此外,“無論是公募還是私募,銀行事前均會與其約定到期年化收益。只是,委托給私募的資金到期收益要求更高,風控措施更為嚴苛。相較而言,鑒于市場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債券市場風險事件頻發以及產品設計結構等因素,銀行委托給公募的資金預期收益將承受較大壓力。因而,許多公募基金今年4月以來不敢隨意接委外資金。而私募之所以能承諾保底收益,主要來自于結構化產品的設計方面。銀行委外資金作為優先級資金,有足額的劣后級資金為優先級資金保本保息。”衷亞成進一步說道。

銀行信譽高

雖說如此,但近幾年來,不管公募還是私募,投資者對其口碑都較為一般。銀行之所以能吸引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除了其有網點這種自帶的渠道優勢,也跟在投資者心目中穩健、信譽卓著的形象有關。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過往來看,銀行官方做出的承諾基本都能實現。其中,剛性兌付就是該觀念下最有代表性的。而公募基金,在股票型基金對資產凈值造成負面影響的示范效應下,投資者普遍認為公募基金‘不靠譜’。除此之外,公私募的負面報道也屢見不鮮。因此,公私募也就未獲得廣大投資者的認可,進而投資者寧愿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較為典型的是第一批“出海”的QDII產品。有QDII基金經理曾向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表示,“2007年第一波‘出海’,就大面積受傷。那幾只基金發得非常大,客戶的體驗也不好,可能累計受傷的投資者有幾百萬戶。這就造成了在客戶或銀行渠道中,口碑不太好。”

不過,上述業內人士也指出,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其實也存在一些潛在好處。他說道,“讓銀行賺取一定差價,而不是直接投資公募,不僅節省了溝通成本,也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機構與機構之間合作,爭取的利益肯定比散戶要大得多,且更為穩定。至于不直接購買私募,除上述原因之外,還有合格投資者要求以及初始認購需100萬元以上等規定,普通民眾難以直接參與。”

但即使是委外管理存在諸多好處,這類委外業務的風險也開始引起監管層關注,且基金子公司近期也收到了風控指引等相關文件,其中就指出子公司的通道業務,有些方面存在風險隱患較大。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則認為,“從近期監管層對基金子公司下發的一系列征求意見稿來看,主要還是出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的考慮。因為銀行委托給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的資金規模相對較大,一旦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或風險事件,屆時將危及銀行委外資金,進而沖擊我國的信用體系,引發系統性風險。”

對于私募來說,雖然目前管理委外資金的規模還都較小,許多私募基金也都躍躍欲試,希望能增加這一塊業務。但實際操作中面臨的難題,也可能會無情抹殺掉想象中的美好。

某私募人士表示,“對于委托給私募機構的銀行委外資金,銀行要求的是固定收益,劣后資金的收益不在其考慮范圍內。因此,銀行往往會在產品運行要素里設置嚴苛地風控措施,也就導致私募基金管理人束手束腳,管理能力以及投資策略得不到有效發揮,影響產品業績表現,進而導致劣后收益下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公募 銀行理財 私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