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25 11:31:38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中國光伏產業已經是全球裝機量最大的國家,但是目前中國光伏產業存在痛點,其中非正常成本是困擾企業的最大問題
每經編輯|查道坤
每經記者 查道坤
全球光伏產業盛會,SNEC第十屆(2016)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暨論壇(以下簡稱SNEC光伏兩會)正在上海火熱進行中。中國各大光伏企業以及光伏產業的領導者齊聚一堂,探討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作為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的代表人物,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我國已經是全球光伏裝機量最大的國家,但是產業存在痛點,其中非正常成本是困擾企業的最大問題,這包括限電、補貼遲遲不發放等。
高紀凡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出現了一定的產能過剩,今年下半年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重新調整。
四大光伏產業痛點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計光伏裝機容量超過230GW,過去10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2%。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2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403GW,203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有望超過1000GW。
高紀凡表示,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發展,提出了到2020年光伏發電至少達到150GW并網裝機規模的規劃目標。
在2020年要達到150GW的并網量,這無疑給很多光伏企業發展帶來了機會。不過,高紀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何把電價降下來,是光伏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我國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是0.9元/度,在全球范圍內相對偏高,高的原因并不是發電開發投資商從中得到了好處,實際上中間產生了非正常成本。”
在高紀凡看來,非正常成本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問題是限電,本來一個地方可以滿發1000W一個小時,但是限電問題只有不到800W上網;第二問題是補貼遲遲不發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三個問題是地方政府存在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現在將“路條”下方地方,有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分配的權力,要求企業投資一些產業配套,這也是增加了企業的成本;第四個問題是,還有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和環境方面增加稅費,這也是加大了企業負擔。
“如果把限電問題解決,補貼全部到位,地方政府在稅費上面能夠按照最低的收取,相信企業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這就容易實現把電價降下來。由此,國家的補貼可以減少,也就可以完成2020的目標。”高紀凡說。
高紀凡表示,“這些非正常成本中的痛點必須解決,否則將嚴重影響到中國光伏企業的未來發展。”
下半年產業面臨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630”新政引發了各大企業的搶裝潮。國家能源局在4月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光伏發電建設和運行信息簡況》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714萬KW,其中光伏電站617萬KW,分布式光伏97萬KW,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的新增量達到了2014年全年的七成,2015年新增量的一半。
“今年上半年因為安裝量比較大,一季度大概有7個多GW,二季度數據沒有出來,但是數據也不會少,因為‘630’政策的影響。可能上半年會裝13至15個GW的規模,這樣上半年就能裝完全年的目標,所以今年下半年中國光伏市場需求,和上半年比肯定有一個大幅度的下降。”高紀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高紀凡還表示,由于去年和今年市場需求比較旺盛,光伏制造業也有很多新擴產能,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形成價格戰,“市場好了大家都去投資,投資了多了就會產生過剩,就會停止投資,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市場會出現供需關系的一個調整(失衡),會有一輪洗牌。”
不過,在高紀凡看來,一些綜合競爭力強、技術水平高、管理質量比較好、財務報表比較健康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進一步上升,無論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反之,那些技術水平比較低、資金實力不足的企業,在這輪調整中會面臨淘汰出局,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
在上一輪因產能過剩引發的調整中,眾多光伏企業倒閉,其中最著名的是無錫尚德的破產。那么,此次調整是否會像上次一樣出現一個高潮?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次調整不會像5年前那波調整,產能過剩也沒有之前那么嚴重,所以調整幅度不會很大,再加上現在的光伏總體還在增長,可以在一個短時間內回暖,這個短時間可能就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會有不少企業面臨淘汰和被整合,但是不會有上一輪調整的力度出現。” 高紀凡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