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4月信貸急剎車 企業貸款三年多來首現負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13 20:27:52

盡管早有信貸收緊的預期,但幾乎沒有人能猜到,4月份人民幣信貸新增規模僅5556億元,且其中大部分增量是來自居民貸款和票據,反應實體經濟融資的短期和中長期企業貸款數據雙雙出現負增長,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這是自2012年12月以來首次出現的單月凈減少——2012年1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減少了31億元。國開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杜征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4月信貸與社融回落較大,主要是對一季度天量信貸與社融投放的修正。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萬敏

盡管早有信貸收緊的預期,但幾乎沒有人能猜到,4月份人民幣信貸新增規模僅5556億元,且其中大部分增量是來自居民貸款和票據,反應實體經濟融資的短期和中長期企業貸款數據雙雙出現負增長,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這是自201212月以來首次出現的單月凈減少——20121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減少了31億元,次月則減少了154億元。

對比一季度的信貸井噴,4月信貸的緊急剎車來得尤其讓人措手不及,一季度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4.62萬億元,同比增長13.4%;當季人民幣貸款增加4.6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若結合本周人民日報刊發的那篇“權威人士”對首季經濟的解讀,4月金融數據的表現或正在體現其“穩健的貨幣政策就要真正穩健”的觀點。

本周,《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訪談明確表示,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是幻想。

國開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杜征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4月信貸與社融回落較大,主要是對一季度天量信貸與社融投放的修正。

 

企業貸款罕見減少

此前,大部分市場觀點對4月份的信貸增長規模預期在8000億左右甚至更高,然而央行5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5556億元,環比減少8144億元,同比則減少1523億元。M2則回落至13%以下至12.8%

盡管從歷史數據來看,季初集中放貸是銀行的傳統,則4月份出現信貸增長回落也屬正常現象,但降幅如此巨大十分罕見。更值得重視的是,造成回落的主要原因在于,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僅增加1415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92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43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388億元。

這一方面或來自于商業銀行的主動壓縮,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商業銀行按照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要求主動調整信貸投放,在保持住房按揭貸款平穩增長的同時,企業中長期貸款出現負增長。

5556億新增貸款中,居民貸款增加421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6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80億元——顯然,房貸的快速增長仍在持續。

另一方面,隨著一連串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爆發,也在限制銀行的放貸沖動。“信用風險釋放,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加大了票據融資力度,企業中長期信貸出現負增長。”民生證券研究院固定收益負責人李奇霖表示。

但如此陡峭的信貸剎車,更重要的動機或仍然需要考慮監管的主動調控,“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體系MPA下約束廣義信貸的增長,一季度信貸過多投放,4月減少投放,這是對此前放量投放預期的修正。”招商證券宏觀研究院閆玲認為。

杜征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4月信貸與社融回落較大,主要是對一季度天量信貸與社融投放的修正。中國當前的問題仍然是結構性問題,解決辦法以供給側改革為主而以需求端管理為輔,雖然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有需求端管理沒太大問題,但是一季度的超大規模寬松,不僅可能對供給側改革產生一定擠壓,也可能使原有問題更加嚴重,尤其是在當面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的大背景下。

 

信貸井噴結束

本周,《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對首季經濟與貨幣政策提出的警告言猶在耳,“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那就要命了。這么一比較,就知道工作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哪兒,就知道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杠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是幻想。”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單純從數據觀察,信貸與社融表現是比較差的,這或許與4月份后央行對信貸采取審慎態度有關,因此暫時無法得到金融數據轉壞是經濟疲軟或需求不足的結論,但考慮到權威人士近期在《人民日報》發聲,反對加杠桿硬推經濟,這應該代表了今后信貸政策的走向,意味著央行對信貸的審慎態度將會是長期狀態,信貸井噴局面應已就此結束。

杜征征則認為,3月以來,信用事件頻發降低了市場風險偏好,很多信用債推遲或暫停發行,預計未來仍會有一定程度的信用事件發生,抑制信用擴張。展望未來,制造業投資低位增長、房地產銷售或將放緩、信用風險暴露以及基建投資受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影響難以維持中長期高速增長,社融總量仍會面臨繼續放緩的可能。

“融資增速的突然回落,意味著信貸對經濟增長的驅動效應結束,這將導致本輪經濟企穩的短周期已臨近尾聲,其長度較市場預期更短,經濟下行壓力將提早顯現;但同時也需要考慮,如果人為管控確實壓制了真實的融資需求,則代表著新一輪金融壓抑的回歸,這反而加大了實體經濟獲得資金的難度,債務借新還舊壓力將顯現,或帶來更多債務違約風險,如何在穩增長與控制系統性風險間把握平衡,對央行來說不是一道容易回答的問題”劉東亮認為。

閆玲亦表示,中長期企業信貸由正轉負,結束了近4個月企業中長期占全部企業貸款月均65%的持續高位;社會融資規模中企業債券融資出現顯著下滑,從36457億元降至2096億元。這兩項指標與實體企業融資密切相關,隨著信用風險的上升,信用債的發行量低增的局面難以扭轉,這兩個領先指標的下滑,“我們對下半年經濟保持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企業貸款三年多來首現負增長!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