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國家力推風險分擔機制 醫療機構與保險公司卻不積極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9 01:40: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瞬     

◎每經記者 吳瞬

近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陳仲偉,被一位25年前的患者砍傷并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去世。這一起惡性傷醫事件,再一次將如何保障醫生安全執業及緩和醫患關系推到臺前。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眾多的醫患糾紛中的一個重要沖突點就是經濟賠償訴求,若建立起制度性的醫療責任保險則可有望大大緩解這一難題。

目前,國家層面也開始強制推行醫療責任保險,要求2015年底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參保率應達到100%,但在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副局長徐毓才認為,目前國內推行的醫療責任保險覆蓋范圍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對這一險種都不太積極。

國家擬以保險制度解決

國家衛計委早在2014年就發布了《關于加強醫療責任保險工作的意見》,文件表示,要充分發揮以醫療責任保險為主要形式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在醫療糾紛化解醫療風險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在2015年底前,全國三級公立醫院參保率應達到100%,二級公立醫院參保率應達到90%以上。

近年來,國內的醫療責任保險保險已經開始初見成效。保監會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療責任保險保費收入23.64億元,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風險保障506.1億元。”

在徐毓才看來,目前國內推行的醫療責任保險覆蓋范圍仍然很低,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對這一險種都不太積極。“保險公司方面是不太愿意做這個事情的,因為醫療責任保險的專業性非常強,不像其他險種依靠他們自身的技術力量或者借助法律方面的規定就可以初步判定,如交通事故交警隊就可以直接拿出勘察結果,保險公司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但是醫療方面的糾紛,對于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的判斷非常困難和復雜,而且鑒定周期非常長,同時風險大、賠償的數額非常高,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也不太高。”

此外,醫療責任保險主要針對的是醫療事故,缺乏醫療意外保險,導致患方很難得到理賠。徐毓才表示:“大多數醫療糾紛是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醫療意外,但是醫療意外這一塊又不屬于醫療責任險賠付的范圍,患者往往得不到醫療責任保險的賠付。”

缺乏權威醫療鑒定體系

徐毓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除開各方積極性不高之外,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下,單純地推行醫療責任保險可能很難解決這一問題。“醫療責任保險解決問題的基礎是要構成醫療事故,才進行理賠,如果不構成醫療事故,按規則是不會賠償的,而且構成醫療事故必須要進行權威的醫療鑒定,實際上這種理想中的方案很難順利實施。”

徐毓才認為,主要的難點在于患方認為可信度低,一般都不愿意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而且現行法律也并不支持或強制患方必須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才可獲得賠償,甚至《侵權責任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明確是以“醫療損害”的“過錯責任”作為賠償依據的,而不是構成“醫療事故”,患方一般更傾向于用民法通則進行賠償。

“患方如果不走醫療事故鑒定,雙方也可以協商和行政調解,但最后醫療責任保險理賠的比例很低,一般來說只有百分之五十,一般10萬塊錢只能賠四到五萬塊錢,剩余的還是只能由醫院來處理。”徐毓才表示,要真正解決醫患糾紛和保障醫生執業安全,從根本上還是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特別是建立一個統一、公正的和醫患雙方都認可的醫療鑒定體系,特別是患者死亡之后,弄清死因以及死亡與醫療過錯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才是最關鍵的。除開醫療責任保險,同時必須要重視醫療意外保險,如果沒有醫療意外這一塊保險,患方在醫療過程中遭受的損害仍然難以得到應有的補償,因此醫患糾紛仍然面臨處理難的困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