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1-11 17:11:18
市場傳(chuan)言(yan)征(zheng)信發牌(pai)在(zai)(zai)即,各家個人征(zheng)信試點機構都在(zai)(zai)潛心(xin)準(zhun)備(bei)。1月11日(ri),《每日(ri)經(jing)濟新聞》記(ji)者了解(jie)到,繼芝麻分之(zhi)后,芝麻蟻盾反欺詐(zha)服務已(yi)經(jing)在(zai)(zai)金融、手(shou)機3C產(chan)品網絡直銷平臺、O2O、出(chu)行、團購等行業開始廣泛(fan)引用。
每(mei)經編輯|每(mei)經記者 朱(zhu)丹丹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市場傳言征(zheng)信(xin)發牌在即,各(ge)家個人征(zheng)信(xin)試(shi)點機(ji)構(gou)都在潛心準備。
1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le)解到,繼芝麻分(fen)之后,芝麻蟻盾反欺(qi)詐(zha)服務已經在金融、手機(ji)3C產品網絡直銷平臺(tai)、O2O、出行、團購(gou)等(deng)行業開(kai)始(shi)廣泛(fan)引用。
實際(ji)上(shang),目前信(xin)用卡(ka)、貸(dai)款的包裝(zhuang)(zhuang)、組團欺(qi)詐(zha)騙(pian)貸(dai)的情況屢見不鮮,尤其是在信(xin)用貸(dai)款領(ling)域,約有(you)60%來(lai)自(zi)于(yu)(yu)欺(qi)詐(zha),其中(zhong)有(you)一半以上(shang)是由于(yu)(yu)身(shen)份(fen)造假和資料包裝(zhuang)(zhuang)。在數據維(wei)度不全面(mian)的情況下,銀(yin)行等放貸(dai)機構缺乏(fa)充分和有(you)效的交叉(cha)核驗手段,容易被組團騙(pian)貸(dai)者鉆空(kong)子,而(er)且存在大量的人工審批工作。
芝麻信(xin)用反欺詐產品總(zong)監林(lin)述民曾表示,芝麻蟻(yi)盾反欺詐產品可以幫(bang)助(zhu)金融機構(gou)和互聯網商戶發現哪些用戶存在欺詐行為(wei),幫(bang)助(zhu)他們更(geng)好(hao)的(de)進行風險管理。
編輯(ji):姚(yao)祥云(yun) 審核:姚(yao)茂敦 終審:靳水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du)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ti)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suo)取稿(gao)酬(chou)。如您不希望作品(pin)出現在(zai)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che)下您的作品(pin)。
歡(huan)迎(ying)關注每日經濟新(xin)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