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5-12-25 09:04:22
2015年,中國能源行業艱難前行,能源結構調整不斷深入,能源改革頻現曙光,石油、煤炭等細分行業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
新電改全面實施電價市場化迎拐點
今年以來,煤電繼續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相比煤炭行業的“寒冷”,電力行業相當“紅火”。火電受益于成本端持續下降,盈利水平繼續提升,火電行業盈利更是達到歷史最高點。
在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電力行業也正在迎來變革時代。2015年可謂是電改元年,時隔十二年之后,新電改終于重新啟動,這也將重構電力行業的利益格局。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的發布拉開了新一輪電改的大幕,并先后發出4個相關配套文件,到11月30日,新電改最為重要的六個配套文件出臺。
這被認為是電力體制改革加速的信號。
發改委表示,這六個配套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新一輪電改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6個配套文件發布后,將推動未來電改試點以三類形式分別推進,分別是電改綜合試點、售電側改革試點和從2014年底就已經開始的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僅過了9天,12月9日,發改委、能源局就批復同意重慶市、廣東省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實際上,售電側改革也是此輪電改的最大亮點。本次電改的核心是放開發電端和售電端的競爭,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尤其是,售電的放開會對電力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有利于實現發電量市場化和電價市場化。
業內預計,明年新電改試點將逐漸擴展到全國,售電牌照也將發放,地方能源平臺或在超萬億的售電市場中搶占先機,電力行業新格局將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隨后,1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通過疏導電價矛盾,促進減輕企業負擔、節能減排和工業結構調整。根據發電成本變化情況,從2016年1月1日起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全國平均每千瓦時降低約3分錢,降價金額重點用于同幅度降低一般工商業銷售電價、支持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和可再生能源發展。
上網電價的下調將削減電企的利潤。
安迅思分析師林曉桃給《證券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若以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火力發電數據(42049億千瓦時)進行計算,以年為計算周期,則整個電力行業利潤縮減約1263億元。”
同時,會議還強調,要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對高耗能行業繼續實施差別、懲罰性和階梯電價,推動產業升級。
中宇資訊分析師關大利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當前“市場煤”“計劃電”的局面仍未打破,電價仍是統一定價,而且基本一年調整一次,同煤價聯動有限。在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不佳,社會用電量回落,工業企業成本優勢下降的情況下,對于電價下調的呼聲也很高。所以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是大勢所趨。
業內認為,新電改全面實施后,電價調整將呈現常態化,這也是電力改革的最終方向。
核電和光伏逆勢上揚能源互聯網頂層設計醞釀待發
與傳統能源相比,新能源幾乎是大放異彩的一年。
2015年開年,核電行業就利好不斷。隨著核電重啟,核電開工率不斷提高,核電第一股中國核電(9.630,-0.15,-1.53%)也登陸A股。與此同時,國家核電和中電投還合并為國電投,國企改革再下一城,打破了核電行業雙寡頭壟斷的局面。
此外,核電走出去更是成績斐然。10月份,中廣核60億英鎊拿下英國核電項目33%的股權。這是我國核電企業首次在西方發達國家參與核電建設。
業內認為,這是我國核電走出去的里程碑事件,標志著華龍一號技術得到了發達國家的認可。
與核電同樣生機勃勃的還有光伏行業。在能源市場低迷的2015年,光伏行業可謂逆勢上揚,行業持續回暖。
6月份,國家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出臺《關于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的意見》,貫徹“領跑者”計劃,全面提高光伏產品市場準入標準,倡導采納先進技術,擴大市場。
數據顯示,2015年,光伏新增裝機約10.5GW,同比增長177%,其中地面電站約為6.5GW。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990萬千瓦,同比增長161%。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158萬千瓦,各地都出現搶裝熱潮。
讓市場興奮的是,就在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調整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適當降低新建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
這意味著國家有關部門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仍在不斷加大。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平價上網是大勢所趨。
值得注意的是,據《證券日報》了解,日前,國家能源局關于能源互聯網計劃的行動指導意見正醞釀待發,頂層設計已呼之欲出。
對此,業內認為,就發電側來說,新能源企業有希望通過搭建新能源資產(主要是光伏電站、風電場)的運維平臺,實現新能源資產的信息化并提供增值服務,未來亦有望參與售電業務。就儲能與微網而言,“十三五”規劃有望出臺,2015年啟動的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預計將于2016年上半年批復。
隨著能源結構調整加速,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逐年增加,不管是核電還是光伏,未來都有望成為能源行業中的主角。(李春蓮)
編輯:杜宇 審核:趙慶 終審:涂勁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