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25 01:18:04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施娜
◎每經記者 施娜
昨日(12月24日)凌晨,浙商銀行對外發布消息稱,浙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認購華福證券資管計劃132.9億元作為優先方,僅用于鉅盛華整合收購非上市金融股權,不可用于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也不作為其他資管計劃的劣后資金。
浙商銀行相關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未發現寶能有違約行為。我行理財業務一切合法、合規。”而對于該筆理財資金的來源,其稱“無更多(信息)可透露”。
百億理財資金來源何處?
12月23日晚間,財新網報道稱,鉅盛華11月拿出67億資金,作為劣后級向華福證券融資133億,合計出資200億成立深圳市浙商寶能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浙商寶能基金)。而該基金的資金來自浙商銀行理財資金,背后的主角實為浙商銀行。
工商資料顯示,浙商寶能基金由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浙商寶能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寶能資本)與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設立。而浙商寶能資本則由浙江浙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銀資本)、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寶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
據財新網報道,浙商銀行的理財資金認購了五礦信托相關信托計劃的信托受益權。該信托計劃持有浙銀資本股權,浙商銀行通過浙銀資本將資金投向浙商寶能有限合伙。該合伙企業的資金投向,包括三部分:一是支付前海人壽股權轉讓對價,一共使用約57億元;二是用于向鉅盛華增資,鉅盛華再向前海人壽增資,這部分資金為60億元;三是用于二級市場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資金規模82億元。有接近浙商銀行管理層的人士透露,目前投向萬科股權收購的資金大約有70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金融證券律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一方面,監管對銀行理財資金投向券商資管計劃并沒有明確的額度和杠桿率規定,因此,這筆理財資金單純從投向角度來看合規性上應該沒有問題;另一方面,雖然這次的優先劣后的杠桿比率是2:1,但由于融資方和投資方均屬于寶能系的關聯企業,因此,如果從資金的實際用途來看,實際的融資杠桿比率還是很高的,且資金最終投向二級市場,資金風險也偏大。
“因此,如果穿透整個融資架構來看,浙商銀行理財資金的投向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市場風險的問題,如果最終出現劣后資金無法兜底的情況,將造成銀行理財資金本金無法保障的尷尬局面,這是最大的問題。”上述金融證券律師表示。
復雜股權架構難定義違規
“至少130多億的資金直接來自浙商銀行理財,并最終成為鉅盛華增持萬科的7個基金專戶的劣后資金。”上海法詢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董事長孫海波對記者表示,浙商理財資金投向了浙商寶能基金,然后入股到鉅盛華,最終資金用途通過復雜的股權結構,很可能是用于增持萬科的。
“錢到了鉅盛華之后,很明顯就是投資于萬科股票,而且是劣后資金。這個是明確的,但中間能不能這么說,就涉及到一些爭議了。”孫海波說,銀行也很難監督,“一般來講,你很難穿透股權了。”
浙商銀行招股書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浙商銀行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49.9%;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75.4億元和56.4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0.4%和26.8%。
孫海波認為,如果這些資金納入表內,不足以支撐單筆100億以上資金敞口。所以,此次投資應是走表外的銀行理財資金。如果是私人銀行客戶的資金,按規定可以投資二級市場股票和未上市企業股權,問題不大;而如果是普通客戶,問題會大一點,可能涉及違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