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12-10 10:28:38
在喪失第一大股東地位后,“物美系”針對崔軍的“威脅”立即展開了回擊。新華百貨(600785)今日披露,崔軍旗下公司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若繼續以要約收購方式增持新華百貨,將導致新華百貨喪失上市資格,頗具警告意味。
在喪失第一大股東地位后,“物美系”針對崔軍的“威脅”立即展開了回擊。新華百貨(600785)今日披露,崔軍旗下公司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若繼續以要約收購方式增持新華百貨,將導致新華百貨喪失上市資格,頗具警告意味。
物美系的警告并非毫無因由,12月8日,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公開增持新華百貨2%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32%,取代物美系成員物美控股集團(持股30.94%)成為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同時,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還宣稱未來12個月內存在繼續以要約收購或其他方式增持新華百貨的可能性。
所謂要約收購,是指收購人向被收購的公司發出收購的公告,待被收購上市公司確認后,方可實行收購行為。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崔軍在連續6次舉牌新華百貨至持股30%后,可在豁免要約收購的前提下每12個月內最多增持新華百貨2%股份。
目前崔軍已完成了2%的增持額度,理論上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崔軍不得在二級市場繼續公開增持。需要說明的是,今年7月上旬,證監會特別指出,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達到或超過30%的,可以不等待12個月立即增持2%股份。經過12月8日的增持,崔軍持股比例已超過物美系,是新華百貨新晉第一大股東,按照前款規定,崔軍對新華百貨下一個2%的增持存在可想象的操作空間。
但是30%的要約收購紅線顯然不能絕對阻止崔軍對新華百貨的進一步增持,因為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規定,崔軍可以直接以要約收購方式增持新華百貨,其要求是要約收購的預定收購比例不得低于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換言之,崔軍下一步可在持股32%的基礎上向新華百貨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要約,至少可收購5%股份,若該舉措成功實施,崔軍持股比例將至少攀升至37%。回溯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對新華百貨展開的連番舉牌,崔軍對新華百貨控制權志在必得,后續實施要約收購的可能性極大。
物美系的反擊正是針對上述潛在的要約收購,新華百貨稱目前公司非社會公眾股已達70.32%,包括崔軍所持32%股份、物美系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30.94%股份及剩余7.38%的非社會公眾股。若崔軍強行以要約收購方式至少收購新華百貨5%股份,此舉將導致新華百貨非社會公眾股超過75%。按照相關規定,新華百貨總股本為2.26億股,低于4億股,其社會公眾股比例不得低于25%,由此,崔軍要約收購或將令新華百貨面臨退市風險。
此處的關鍵在于新華百貨非社會公眾股的認定,按照新華百貨今日的公告,該公司不僅將崔軍、物美系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認定為非社會公眾股,還將另外的7.38%股份認定為非社會公眾股,但該部分股權的具體持有人,新華百貨并未披露。證券時報·蓮花財經(ID:lianhuacaijing)記者注意到,業界對新華百貨有關非社會公眾股的認定存在一定的爭議。
若物美系的理由成立,那么崔軍顯然無法立即公開增持或以要約收購方式收購新華百貨,但這并不意味著崔軍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增持新華百貨。事實上,崔軍還可以通過締結一致行動人的方式間接增持新華百貨,從而提升持股優勢。目前的問題是,崔軍坐擁新華百貨第一大股東的位置,卻并非新華百貨實際控制人,新華百貨董事會依然掌控在物美系手中。
后期,物美系亦可通過增持或締結一致行動人方式捍衛控股權,其與崔軍就新華百貨的控股權之爭將持續演繹,尚未看到終結跡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