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京津冀連遭3次空氣重污染 專家開出電氣化治霾“藥方”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8 23:46:53

環境保護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認為,目前,工業污染仍然是造成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對于超標排放企業,簡單進行罰款或關停,我覺得是不可行的,會對經濟造成較大創傷,應考慮建立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12月7日,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圖為當天行人走在霧霾中的街頭  新華社圖

每經記者 李彪  

近一個月時間里,京津冀處于“云山霧繞”之中,已遭遇3次大面積空氣重污染。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緊急、密集開會部署應對措施,幾乎就在一夜間,京津冀區域20個地區發出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北京更是率先啟動紅色預警,預防應急措施空前。

從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至今,已兩年有余,時間進度過半,然而,冬春季節的霧霾仍舊是無風而來、有風而去。

治理空氣污染和消除霧霾,我們到底還有哪些“招數”可以使用?為此,《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環境保護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工業環保促進會會長楊朝飛。

解決霧霾需建立長效機制

NBD:近段時間,京津冀地區接連出現空氣重污染過程,給大氣污染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楊朝飛:這幾次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已經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需要分析產生霧霾的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在解決環境污染過程中需要有正確的認識。

首先,近年來出現的“奧運會藍、APEC藍、閱兵藍”,告訴人們兩條道理,一是環境污染并不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是人類超過自然界極限開發活動的一個必然結果,我們要解決環境問題,首先要規范人類自己的行為;二是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只要下定決心,污染問題完全能夠治理好。

其次,這次霧霾也進一步說明一些道理,包括:嚴重霧霾是經濟發展長期累積的結果,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治理好,必須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艱巨性、長期性;解決環境問題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要標本兼治,以治本為主,污染源頭治理和末端治理兼治,一旦嚴重環境污染問題來臨,末端治污、突擊性檢查等任何治標措施,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解決環境問題必須要有定力,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解決深層次問題,要建立長效機制。

簡單罰款或關停效果欠佳

NBD:應該建立什么樣的長效機制呢?

楊朝飛:目前,工業污染仍然是造成我國霧霾的主要原因,而一些工業行業污染物排放達標率仍然很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且企業超標排放的現象比較普遍。對于這些超標排放企業,簡單進行罰款或關停,我覺得是不可行的,會對經濟造成較大創傷,應考慮建立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

所謂退出,并非讓企業簡單關閉,而是通過企業治污之后,摘掉嚴重污染的帽子。建立長效機制有幾個要點:要發揮企業治污的主體作用,企業解決污染的途徑多樣,包括技術升級、兼并重組、企業轉產、搬遷、末端治污工程、關閉等,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尊重企業在污染治理上的選擇權和決策權,政府對企業治污可以依法行使監督權,但是,決不能代替企業去行使治污的決策權。

從以往的情況看,凡是由政府督辦下來的治污要求,企業被動治污大都是上末端治理設施,因為末端治理成本高,往往會出現政府來檢查,企業就治污,檢查完治污設施就關停的現象,“貓捉老鼠”的游戲做了幾十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根源是企業治污主體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但是,如果能夠調動企業的積極性,讓企業自主選擇治污方案的話,他們的第一選擇都是技術升級,而技術升級則是源頭治污的上策,可以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同時,政府要給企業治污提供豐富的治污工具,而非靠簡單的行政命令,政府綜合的政策工具應該包括對企業提供稅收優惠、財政支持、信貸支持以及土地使用、供電等的優惠;重污染企業退出要建立法定程序,各地應該開展重污染企業調查,摸清底數,建立重污染企業退出的工作方案。政府部門與企業充分溝通,簽署合作契約,并且公開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通過建立長效機制,經過5到10年時間,工業超標、超總量排放的問題或許將能得到較好解決。

電氣化是當前治霾好對策

NBD:除了企業的超標排放外,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成為霧霾的主要內因之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楊朝飛:污染治理不僅要解決污染本身,應該解決污染背后的原因。這些年,我們忽視了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一條基本經驗,發達國家解決空氣污染第一階段采取的措施是,用電氣化解決污染問題,我們總是想跨越這一階段,現在來看是難以跨越過去,我覺得,電氣化是解決我們當前空氣污染最現實的對策。

目前,我國大型燃煤電廠的除塵、脫硫等效率相當高,成本也很低,在城鎮以及農村地區,應該大規模使用電能,實現我國的電氣化。因為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在短期內無法取代煤炭,而天然氣的價格昂貴依賴進口,中國目前解決空氣污染還是要在煤炭上做文章,如果把小鍋爐都拆除掉改為用電,中國的煤炭效率將會大幅上升,對于節能減排、能源安全等都有積極意義。

以電取暖為例,政府可以推進一些電取暖、電烹調的補貼政策,并加快資源價格改革,提高煤炭資源稅、排污費、環境稅等稅率和費率水平,將這部分費用于居民的用電取暖的補貼,從而降低居民生活用電的成本,調動群眾用電的積極性。

在霧霾治理上,機遇和挑戰并存。有一位英國專家講治霾的時候就曾指出,凡是治標措施對治本措施產生了不利影響,即使眼前的效果再好,建議也不要采取,因為它會把行政資源、資金能力、企業的資源全轉到治標上,不利于實現既定的藍天目標,有時還會出現空氣污染反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京津冀 重污染 電氣化 治霧霾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