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江西銅業副總經理吳育能:壓縮35萬噸只是初步統計未來不排除加大減產力度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2-03 01:23:3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于垚峰    

在有色金屬行業的寒冬之下,近日,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10家銅冶煉企業聯合發布了《中國銅冶煉骨干企業聯合倡議書》,表示將在2016年削減精銅產量35萬噸。那么,這將給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行業內人士表示,限產措施雖然能夠起到短期提價作用,但是長期來看,過剩產能仍舊存在,而需求端又沒有明顯的改善,未來銅價可能會繼續下行。為改善這種狀況,有色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應提上日程,應發力新興產業,通過創造新興產業的“新供給”從而創造“新需求”。

上周,倫敦金屬交易所期銅6年來首次跌破4500美元/噸,較2011年高點下跌了60%,僅年內跌幅就達到30%,國內銅企的虧損面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10家銅冶煉企業聯合發布了《中國銅冶煉骨干企業聯合倡議書》,表示將在2016年削減精銅產量35萬噸。

上述10家銅企的年產量占到了我國精銅總產量的70%,這在業內引起震動。本次聯合減產35萬噸,約占了我國今年銅總產量的8.75%。這份倡議書會給銅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對銅價的穩定又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1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江西銅業副總經理吳育能。

第一階段減產35萬噸

NBD:國內10家銅企聯合發布的《中國銅冶煉骨干企業聯合倡議書》出臺背景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銅價的持續下跌?

吳育能:目前銅價較2011年高點跌了60%,今年以來的跌幅達到30%,給全國的同行業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國內銅行業出現了大面積虧損,許多小礦都關停了。這種價格已經背離了銅類供需的基本面,長期這樣下去,會給中國銅行業造成致命打擊,不利于銅企的健康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每家銅企業有內在動力去扭轉被動局面。在會議之前,我們經常電話溝通,商討怎么來應對。這次會議是CSPT(中國銅原料采購聯合談判小組)平臺牽頭提議,我們都是這個小組的成員。

銅價下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經濟向下的壓力比較大,對銅的需求在放緩。而且前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了對有色金屬需求的大幅增加,一些銅企加大對礦山的投入,2013年至2016年正是產能集中釋放的階段,造成了供大于求;二是,國外一些機構認為這幾年銅供大于求,所以對銅價大舉做空。這是我在倫敦LME年會上獲得的一個信號,另一個信號是銅企進入寒冬,一些企業都在賣資產渡難關。

NBD:10家銅冶煉企業2016年減產35萬噸,這個減產的數量,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制定的?

吳育能:目前銅行業基本上處于大面積虧損狀態,首先要消滅虧損源,不要給企業帶來負擔,現在的情況是銅價已經跌破了成本,多生產就意味著多虧損。各家企業調整產量,自動往上報,目前第一階段,統計到的數字將減產35萬噸。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相應的制約監督機制,這10家銅企每半個月就會碰一次面,相互監督檢查,看看大家有沒有按照自己報的數字,相應調整產量。

減產可能造成供應短缺

NBD:這次中國主要的銅企聯手減產,會給未來的銅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吳育能:肯定會有影響,有國際權威機構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精銅市場處于基本平衡狀態。即便是悲觀的機構,認為最大的過剩量也就30萬噸左右。一旦我們決定減產,就會造成供應短缺。我們認為,銅價格最終還是供需關系決定的。供需關系改變了,銅的價格也會改變。只有銅價回歸理性,讓投資者有合理的回報。否則,大家都不去投資銅行業,過幾年,就會有另外的問題暴露出來,對市場也不好,減產也是保證中國銅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舉措。

NBD:如果保價的效果不明顯,未來銅企還會有哪些舉措?

吳育能:如果不明顯,我們只能進一步加大減產的力度,削減虧損的產量。未來還會有進一步的措施。目前有色金屬的價格,已經非理性下跌到了這種地步,對中國有色行業是一個嚴峻挑戰。我們看到,電解鋁和鋼鐵等金屬價格下跌,是因為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通過優勝劣汰可以把過剩的產能淘汰掉。

此次減產,也是為了主動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要求,一些銅企也存在落后的生產線,企業自身也必須淘汰落后產能以達到國家的要求,這關乎每一家銅企未來的命運。

NBD:除了銅企自身,您認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因素可以維護市場的穩定?

吳育能:這次聯合減產是企業自發的一個行為,但維護銅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多方面施以援手。首先,中國是缺銅的國家,75%左右需要依靠進口,現在的銅價這么低,已經跌破成本,所以我們建議國家收儲。

其次,我們也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對銅行業的準入不要再審批新增產能了,把銅企的數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保證供需平衡。這并不是切斷進入銅行業的道路,而是對想進入銅行業的投資者應該有專門的通道,比如通過資本的方式、參股入股的方式進入到銅行業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