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5-12-01 16:45:03
近日,在中國經濟全面深改與資本大時代論壇上,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做了主題為“寒冬下的實業堅守”的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
實體經濟企業家缺乏信心
今天我將代表實體經濟發表自己的看法,今天在座的大部分搞資本運作以及互聯網企業,在我看來都是虛擬經濟,至少是不產生物質財富的經濟。
我認為強大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主要靠出口投資拉動經濟,現在經濟碰到問題,需求減少,出口也受阻,而且這些出口企業沒有打通市場,人家有訂單產品只要加工還可以,一旦沒有訂單就束手無措。這些年的實體經濟成本大大提高,很多地方工業用地上百萬一畝,勞動力成本居高、實體經濟沒有利潤空間,也產生生存危機,有一些實體經濟企業家因缺乏信心而關停企業。
前些年房地產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大量房產賣不出去,造成資金鏈斷裂,不少中小企業做產品不適應消費者需要,再加上中國企業跟風比較嚴重,很多企業產能過剩,生產效率下降,也沒有能力搞轉型升級。
最近這幾年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比較迅猛,特別是電商對實體經濟沖擊比較厲害,實體經濟企業家看炒股票來錢快,加入股票市場,也沒有那個能力,誰也堅持不下來。
國家實力提高、社會財富增加的最終來源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是依附實體經濟的,本身不產生任何財富,因此實體經濟、制造業才能體現國家實力,制造業強盛、實體經濟產生更高的財富才能使老百姓安居樂業,才能使國家富強。沒有實體經濟,其他經濟再強,國家也不會強盛。
互聯網為實體經濟服務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有不少人士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近30年堅決貫徹小平同志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實際也是實業救國的體現。經過全國人民30多年的奮斗,我們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也是具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產品遍布地球每個角落,我們是制造業大國不是制造業強國,我們制造業的總體水平處于中低端,距離實業強國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方面還需要大批實體企業付出努力。越是經濟發展,越要認清自己的奮斗目標,越要創新,我們國家要做大國強國。過去晚清政府腐敗,國家和民族受盡屈辱,老百姓民不聊生,人家不認可你、甚至壓制你的發展。所以習主席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這個夢離不開實業強國基礎,這幾年實業都搞虛擬經濟,21世紀信息革命,不管互聯網+也好,還是+互聯網,互聯網應該為實體經濟服務,希望在座搞資本運作時多投資制造業,拉動制造業提高綜合水平、增加實力,讓我們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
娃哈哈遭遇消費觀念的轉變
娃哈哈一如既往地堅定發展實體經濟,28年穩健高速發展,目前也是國內、國際比較知名的大企業,而且資金實力雄厚,技術比較扎實。但是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也遇到一個問題——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的需求檔次越來越高,消費成本越來越高,過去越便宜越好賣的狀態一去不返,也產生產能過剩的情況,特別是網絡產品對我們的傷害比較大,使這兩年銷售有所下。但畢竟我們品牌的資源雄厚,只是碰到一些問題。
我堅信我們永遠是朝陽企業,因為無論什么時候人們都要吃喝,我們仔細了解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變化,調整我們的策略,隨著老百姓收入提高,消費檔次提高,消費主體主要是90后年輕人,他們的消費心理是“喜歡就好”,因此我們產品的包裝、研發主要是年輕人喜歡的產品,同時發現中國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富貴病增多,因此我們研發保健飲料,迎合消費者保健的需要。
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財稅體制改革從生產環節征稅轉向從消費環節增稅,消費征3%-5%消費稅,消費者并沒有感覺到什么,但是用在生產環節減稅,卻能很大地降低企業負擔,不斷提高消費,經濟也就得到發展,國家的財政收入也不會降低多少。
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各地方政府完成中央財政收入以后,各個區域實行特點產業定位、根據自己的產業定位。現在20%的企業交90%的稅賦,稅收太高了。
國家稅務局會給你指標,讓你拿出多少稅。現在給小微企業降稅,另外對企業的收稅卻仍舊五花八門,而且很多委托第三方收稅,建議國家明確收什么稅,減輕企業負擔。
改革開放初期所得稅15%的優惠政策,財政稅不少而是大幅增加就是明顯的例證。稅收減少能加快我們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哪怕減稅政策在短期內會讓財政出現赤字,不要緊肯定會收回來的。GDP增長比例下來很正常,基數大了比例肯定下來。
解決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分配收入問題,地方該用多少就留下多少,不要行政后退,也不要讓過多財政收入給中央各部門分配,以免腐敗。很多財政錢都是處長分配,全國這么大怎么管得了。同時減少轉移支付,考核各級行政領導時,綜合考慮該省的經濟發展狀況,欠發達地區不能過分依賴發達地區,現在貧困縣連帽子都不愿意摘,大家爭取貧困縣帽子開心得不得了。
政府要想辦法往老百姓口袋里裝錢
提高老百姓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降低社保費用負擔,培育中等收入群體。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以后,中等收入群體多了社會才穩定。現在應該走民富國強的道路,老百姓安居樂業了,什么問題就都解決了。現在企業個人保險的負擔比較大,企業和員工的“五險一金”占收入的63.6%,實際上我們給員工發8000,最后他只能拿到5000。
最關鍵的是,80后、90后年輕員工最困難,買不起房不能成家立業,也養不起孩子,現在租個房子都3000塊錢,國家是不是應該調查一下社會各階層的狀態,看現在該解決哪個階層的問題。
政府要想辦法往老百姓口袋里裝錢,老百姓收入增加,內需起來,經濟就也起來了。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解決老百姓的安居樂業問題。老百姓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高,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也解決,國家就能繁榮富強。
我們經常討論信公信私的問題,雖然財產屬于個人,但是使用的工具之類都是屬于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很快,農民開始搞土地承包,以前農村吃大鍋飯,這么多農民還養不起城市居民,土地一承包什么都有了還賣不出去,這就是生產關系的改革激發了生產力。
沒有哪個老百姓會認為這個企業他是有份的,他不會真正關心企業的發展,而改革開放允許老百姓擁有財富,這就使情況發生了改變。雖然這些財富到最后都是國家的,但是這個改變調動了老百姓的積極性。民營企業要想保持健康發展,就需要全員持股,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把企業搞好。畢竟我們企業要搞好必須全體員工共同努力,如果把勞動積極性調動起來,會為國家、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引進國外企業家的進一步投資,也便于實現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
在中國所有的企業都是國家的企業,都是中華民族的企業,而且民營企業更聽政府的話,為什么要把它們區別開來,要有貴賤之分?讓過剩產業走到國外,既解決過剩產業的結構問題,又能幫助欠發展國家,我認為是大好事,企業要走出去,要加快產業調整。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