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30 01:36: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岳琦
11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獲悉,2015年,成都高新區結合轄區實際,積極挖掘和培育鄉賢文化,通過建設鄉賢數據庫,以評選、推薦的方式,在文藝、書法、教育等方面挖掘本地“傳統鄉賢”50人,促進鄉賢文化常態化開展。
據介紹,成都高新區根據傳承發展鄉賢文化工作要求,結合新興城區的區域特色,開展了仔細研究論證,搶救性發掘了一批歷史文化,并明確了從“革命先烈”、“敬業奉獻”、“樂于助人”、“敬老愛老”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挖掘和傳承工作,形成了具有轄區特色的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模式。
培育鄉賢文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成都高新區根據居民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鄉賢”資源融入“道德講堂”的主題內容,做到“用身邊人講自己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心路歷程、道德力量感化居民、提升社會正能量。
為挖掘和培育鄉賢文化,成都高新區對中和片區歷史文化進行搶救性發掘。
今年以來,中和街道收集整理了《中和名鎮賦》、《中和中學賦》、《中和老年大學賦》、《和美教育賦》四篇,收集清代著名詩人李調元《暑夜宿中和場》、近代詩人趙熙《中和人家》、近代詩人呂次濱《歡送抗日遠征軍》、劉豫波詩詞楹聯8篇。
與此同時,中和街道組織工作人員對民間族譜、家訓、族規等家族文化繼續進行收集,共收集族譜2個。
對中和籍及客居中和的賢達人物、鄉土精英、歷史名人等歷代先賢的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也對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以及成功人士等新鄉賢人物及其先進事跡進行了整理。
據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先后編輯出版了《中和場的男人和女人》、《在歷史邊緣行走中和場》、《塵封的記憶—中和場口述史》,在鄉賢文化工作和成都本土文化發掘中取得了成效。
據悉,成都高新區“紅色陳列室”由“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以先輩先進為鏡、爭當群眾貼心人”、“歷年黨建活動”等主題內容組成,將轄區老黨員、居民和共駐共建單位等各方征集來的文獻資料、物件、書籍、圖片作品等進行陳列展示。
今年已展出實物史料53件,圖片資料10幅,影片100部。
“通過建設‘紅色陳列室’,讓一件件珍貴的革命實物,一張張真實的歷史照片,讓群眾從歷史氣息中體味鄉賢文化。”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通過邀請鄉賢現身說法,引發群眾共鳴,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了‘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營造了‘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建立鄉賢數據庫
為有效推進鄉賢工作,成都高新區多方聯動,在選樹鄉賢上下功夫。通過評選、推薦的方式,在文藝、書法、教育等方面,挖掘本地“傳統鄉賢”50人。結合“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活動開展,在“道德模范”、“優秀青年”等群體中推薦評選出“現代鄉賢”候選人20余人,通過層層把關審核評選出優秀“現代鄉賢”10人。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對選出的“鄉賢”,按照類別、特長進行分類,立卡建檔,建立鄉賢數據庫,為傳承弘揚鄉賢文化、開展鄉賢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接下來,成都高新區還將進一步加深全轄區對鄉賢文化的理解、把握,結合街道重點工作,與傳承發展鄉賢文化有機結合,常態化開展鄉賢文化活動,引導轄區居民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觀,提升居民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通過‘鄉賢’的引導,我們要讓轄區居民遵守社會公德、踐行家庭美德和修養個人品德。同時,我們將繼續深入地開展傳承發展‘鄉賢’活動,全力抓好思想道德建設,把‘鄉賢’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形成長效機制,推動轄區形成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道德風尚。”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