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5 16:57:19
記者獲得證實,全國知名鴨舌制品加工企業初旭食品老板吳初旭夫婦失聯,對賬單顯示,就在吳初旭失聯前,初旭食品公司賬戶共出現20筆對外轉賬,對方全部為自然人,總資金超過1000多萬元。
每經編輯|杜恒峰
每經記者 徐杰
2015年11月24日上午,位于溫州龍灣區蒲東后路5號的溫州市初旭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初旭食品公司)內擠滿了員工,整個工廠已經停止生產。
“每個月20日是銀行貸款扣利息的日子,但是公司財務人員發現,公司賬戶資金卻不足以扣款,趕緊聯系老板但至今聯系不上。”現場員工介紹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初旭食品公司所在的溫州市龍灣區相關負責人證實,當地知名食品企業“初旭食品”的法人代表吳初旭夫婦失聯,“聯系不上了,目前,我們已經啟動應急預案,當地勞動保障、公安及街道三方已聯合介入調查”。
年末又至,初旭食品法人代表吳初旭夫婦的失聯,只是個案,還是將引起所在區域經濟的連鎖反應,截至目前,仍是未知數。
老板聯系不上了
龍灣區位于溫州城區東部,初旭食品公司位于龍灣區所在的蒲州工業區內,11月24日上午,初旭食品公司內,上百名工人聚集在大院里,貨物運輸車輛毫無次序地停在門口,車間已經停止生產,成品及原料倉庫里也是空蕩蕩的,很多員工正圍在門口討要工資。
在東側的二樓辦公室,龍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正給公司員工做統計,“以往老板吳初旭幾乎每天都會到廠里,但是上周五開始,老板不僅沒來,而且打電話也是一直關機”。現場員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初旭食品公司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11月份,除了銀行基本戶,其他幾個銀行的貸款利息都存進去了,20日是銀行基本戶扣錢的慣例日子,但是財務人員卻發現公司賬戶不夠,由于擔心如果未如期支付利息會影響公司的信用度,就聯系老板趕緊存錢進去,但是連續三天都聯系不上。
“基本戶每個月要支付7萬元的利息,但是公司賬戶只有2萬元,還有5萬元的缺口,再查另外幾個公司賬戶都沒有錢。”上述初旭食品公司內部人士初透露稱,在11月16日和17日公司還收到不少經銷商的預付款,21日聯系不上,22日還是打不通電話,找不到人。
溫州龍灣區勞動保障部門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涉及到200多名員工工資,算上11月份,整個員工工資共計400多萬元,當前,政府、 人社、街道等部門組成工作組,催收應收款,然后集中到街道的賬號內,能收的錢都要收回來,日后再統一發放工資,“公安部門已經介入,我們負責勞資糾紛這一塊。”
溫州龍灣區新聞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通報稱,“11月22日下午,龍灣區有關部門和蒲州街道接報,稱溫州初旭食品公司負責人吳初旭夫婦失聯三天,并拖欠員工3個月工資,為此,龍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立即組織蒲州街道與人力社保、公安、稅務、市監等部門人員到達現場”,“經調查,目前負責人失聯”。
上述通報還稱,相關部門已正式立案并開展工資確認,登記勸導材料商和債務人員及相關人員銜接應收款,應急指揮部采取財產保全,下一步,爭取在短時間依法妥善解決員工欠薪問題,同時,有關部門將通過調查、尋訪等方式尋找公司負責人。
臨走前轉走上千萬元
11月24日,溫州市龍灣區新聞辦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自初旭食品公司法人代表吳初旭夫婦處于失聯狀態后,區政府已形成由副區長牽頭組成的工作組,包括人力社保局、公安、街道、國稅地稅、市場監管等部門并啟動了應急預案,進行協調、處置。
眼下正是生產的旺季,老板突然失聯,這讓眾多經銷商和供應商措手不及。遭受更大損失的,是為春節銷售旺季備貨的經銷商。初旭食品公司二樓的會議室坐滿了從杭州、麗水以及溫州當地等趕來的經銷商,這些經銷商一邊接下游客戶催要食品的電話,一邊則在焦急地面對多年生意伙伴失聯的消息。
來自麗水的潘先生說,他剛剛匯了150萬元的貨款,還沒來得及提貨,而另外一位經銷商打了1000萬元的貨款過來,“還有一位為了能夠預定到貨,11月17日,一次性打了700萬元。”
“目前還沒得到準確數據,但我們估算最起碼幾千萬元”,一位剛剛打了200萬元預付款給初旭公司的經銷商稱,按照慣例,今年11月16日和17日,是經銷商打貨物預付款的集中期。
初旭食品公司是家怎樣的企業?據溫州市龍灣區通報資料稱,該公司是全國知名鴨舌制品加工企業,成立于2004年,并在河南駐馬店等地建有較大規模的加工基地。另據工商資料顯示,初旭食品公司投資者就法人代表吳初旭和張海英夫婦兩人,注冊資本2000萬元,另一注冊于溫州永嘉的生產基地的執照于2007年12月28日被吊銷未注銷。
在初旭食品公司會議室的墻上,掛滿了公司多年來獲得過的榮譽——“年度功勛企業”、“守合同重信用單位”、“農業骨干企業”,浙江省農產品連鎖經營試點企業、浙江省誠信示范單位、溫州市十佳農業龍頭企業。這家公司在行業內也可謂大名鼎鼎,“排得上第一”,經銷商稱。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獲悉的賬戶對賬單顯示,就在吳初旭失聯前,初旭食品公司賬戶卻出現共20筆公司對外轉賬,對方全部為自然人,總資金超過1000多萬元,最高一筆為200多萬元,時間都在11月16日至11月20日15時30分前。
涉及民間融資
受公司停產影響,日前,初旭天貓官方旗艦店上的貨品已經下架,而對于吳初旭失聯的原因,有公司員工分析稱,可能與遠在河南的公司有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天龍禽業”是吳初旭投資的公司,于2007年12月建成投產,總占地面積2350畝,相當于溫州老廠房的150多倍(溫州“初旭食品”老廠房占地15畝)。一年可屠宰鵝鴨2500萬只,年產值達18多億元。
“我們總部的效益很好,去年營收有2、3億元,一年的凈利潤至少有兩三千萬元,但是河南公司是虧錢的,總部賺的錢都要打過去彌補河南公司的虧損”。
據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以生產鹵制鴨舌成名的“初旭食品”,每天賣出的鴨舌以“噸”計,而一只鴨子只有一根鴨舌,打造“天龍禽業”的一個目的是提供鴨舌保障,然而近幾年來,“天龍禽業”經營狀況并不如人意。甚至鴨舌頭也無法如數提供,“很多鴨舌都是山東等地進貨的。”
3月23日,河南相關媒體人士稱,幾天前,“天龍禽業”已停工停產,不少供貨商和1000多名工人聚在一起,拿走了公司剩下的貨品和財物。當地相關部門正在處理此事。
“目前,公司涉及銀行貸款有一個多億元,還有幾千萬的民間借貸,借方都是親戚朋友,每個月利息1分五,每個月有幾百萬元的融資利息,每個月16日打款,他一個親戚為他貸款也借了1000多萬元”,初旭食品公司內部人士稱。
另外,另據初旭食品公司員工透露,就在吳初旭失聯前幾天,吳初旭的一親戚曾以公司資金短缺為由,前往各個銷售門店收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