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5 02:18:47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牟璇 查道坤
原本準備在今年7月參股中德美聯25%股權,從而拓展精準醫療的安科生物(300009,收盤價35.43元),在4個月后將參股改為全資控股,擬花費4.5億元現金將中德美聯整體攬入懷中。按照此前1.125億元對應中德美聯25%股權來看,如今4.5億元的價格跟四個月前并無差距。
對于此次收購,安科生物表示,本次收購有利于公司推進基因測序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將主營業務擴展至標的公司的精準醫療領域,加快實現多元化發展戰略。
參股改全資控股
早在7月13日,安科生物曾公布了簽署股權合作意向書的公告,擬以現金不超過1.125億元收購中德美聯25%股權。中德美聯主攻的領域是基因檢測領域的一個較為“另類”的領域——司法領域。
資料顯示,中德美聯成立于2006年,是由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鄭衛國博士領導的核酸檢測法醫領域的領軍型企業,建立了完整的法庭科學DNA檢測技術平臺,成功開發了全球系列最全的法醫DNA熒光檢測試劑盒,目前法醫產品已經銷往全國超過320個實驗室,包括公安刑偵、法院和大學等。
彼時,市場對安科生物參股中德美聯給予了足夠的熱情,當時整個A股市場正處于因去杠桿而引發的急跌行情中,但安科生物仍然收獲兩個“一”字漲停。
不過,安科生物對中德美聯的“野心”并不止于此。4個月后,昨日(11月24日),安科生物在停牌一周后公告稱,簽訂了收購中德美聯100%股權的框架協議,公司擬支付現金4.5億元收購中德美聯100%股權。
按照此次的收購價格,中德美聯的估值較4個月前并無溢價也未折價。與此同時,中德美聯原股東承諾,中德美聯2015年至2017年度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000萬、2600萬和3380萬元,不足部分由原股東補償,超額完成的凈利潤的30%則將獎勵給中德美聯經營管理團隊及核心技術人員。按照2014年安科生物全年凈利潤10985萬元來看,中德美聯2015年的承諾利潤為安科生物去年全年凈利潤的18.21%。
昨日,安科生物在停牌一周后復牌,早盤開盤不久后便封在漲停板上。
布局精準醫療大平臺
由參股改為全資收購,在業內看來,是安科生物基于對中德美聯發展前景的看好,此次大幅增資收購其全部股權,成為公司在精準醫療領域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
西南證券研報表示,安科生物此次公告將中德美聯參股改為全資收購,非常看好中德美聯的發展前景。目前中德美聯與浙大、公安部等單位合作,成功開發了快速產前診斷、親子鑒定、犬STR-DNA等新產品,積極向醫療、生殖、農業等新領域擴展。未來,借助中德美聯在基因檢測領域的領先優勢,安科生物將推進基因測序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未來產業鏈有望延伸至個體化診療和精準醫療。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安科生物的董事長本身就是技術出身,對研發有著足夠的熱情,不過這家較為老牌的生物類公司此前的關注度比不過達安基因等后起之秀。但安科生物今年的動作還是非常頻繁的,上半年重組收購蘇豪逸明100%股權,進入上游多肽藥物產業鏈;緊接著與博生吉開展CAR-T細胞治療的合作。這次,又將參股中德美聯變為整體收購,在精準醫療領域有所作為。
證券行業分析師韓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借助中德美聯和博生吉,公司戰略布局精準醫療領域,抓住了市場空間均達到千億級別的基因測序和腫瘤免疫治療這兩個最前沿的技術領域,這也為安科生物戰略布局精準醫療大平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安科生物將借此打造成覆蓋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的全產業鏈。”
另一方面,中德美聯除了法醫領域外,根據國信證券介紹,其還儲備有腫瘤分子診斷技術,目前相應臨床產品已進入報批階段。預計并入安科生物后,依托上市公司的資源,后續技術轉化過程將會加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