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0 01:31:05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辛夷
相比各地患者不斷涌入北上廣大醫院看病,這些名醫能否“走基層”?
去年11月,國家衛計委出臺《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平穩有序流動和科學配置,并對醫師多點執業的勞動關系、醫療責任及管理給出了更為細化的解釋。《通知》印發后,各地迅速行動,浙江、廣東等多地先后出臺實施辦法,多點執業成為各地解決醫療資源失衡的重要途徑。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多位在三甲醫院一線工作的醫生發現,開展多點執業仍難點頗多:年輕醫師擔心多點執業會影響晉升,主任級醫師則受制于規則及工作時間等。正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杰所言,多點執業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夠真正實施起來,“而現在去嘗試多點執業的醫生,應該說他們很有勇氣。”
試點地雷聲大雨點小
2009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醫師“多點執業”的定義,并將醫師多點執業行為分為政府指令、醫療合作、主動受聘三類進行管理。
醫客的調查顯示,77%的醫生希望拋棄僅為一家醫院工作的狀態,嘗試多點執業、自主創業等其他執業方式。
記者在一個醫療論壇上看到,不少實名認證的醫師都對多點執業表示歡迎,認為“可流動的醫師資源、方便的政策流程這些都將有力地刺激非公醫療機構的發展,也會對公立醫院發展形成倒逼”。
各地相繼出臺了許多政策為醫師多點執業松綁。2010年廣東省開始試點多點執業。但多年過去,廣東省16萬醫生隊伍中,僅有3800多人申請多點執業。
第一批試點的海南省也出現同樣問題。各個版本的試行辦法均與國家要求保持了一致,職稱要求、工作年限等頻繁出現在試行辦法中,雖然北京等地后期對不利于政策推廣的條款進行修改,但未改變多點執業“雷聲大、雨點小”的現狀。
2014年1月份衛計委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醫師申請多點執業,應當征得其第一執業地點的書面同意”。當年,11月份發布的正式通知取消了醫師多點執業的“審批制度”。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莊一強表示,醫師多點執業此前實行的是審批制,而備案管理只需要登記。探索履行報備手續,意味著以后醫生只需跟醫院“打個招呼”就可以了,自由程度更高。
但在普通醫生眼中卻并非如此。張醫生今年30歲出頭,目前在北京市一家三甲醫院工作。在他看來,“即使是備案制,你也需要告訴單位,真的多點執業了基本等于放棄成為科室負責人的可能。”
魏醫生是湖南省一家三甲醫院的外科主任,在接到記者采訪電話時,他剛剛結束了一臺長達7個小時的手術。按照規定,像他這樣“在公立醫院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醫生,只有在參加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支援基層,或在簽訂醫療機構幫扶或托管協議、建立醫療集團或醫療聯合體的醫療機構時,才可以從事多點執業。
“我哪有那個精力。”魏醫生告訴記者,一個小時后還有一臺手術,休息時間只夠吃份快餐,“我們醫院的大多數醫生都非常忙,已經是滿負荷工作,再去其他醫院兼職就太累了。”
《通知》還提到“醫師在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未達到全職醫師要求的,不能領取全職薪酬”。魏醫生認為,“這基本上就斷了念想了”,在公立三甲醫院工作的醫生加班是常事,如果不能減少醫生在第一執業地點的工作時間和強度,能夠多點執業的醫生并不多。
醫院擔心影響醫生工作
11月6日,由國家衛計委等5部門共同出臺的《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特別指出支持構建分級診療體系。
多點執業被認為是建立分級診療體系的“絕招”,今年以來的一系列醫改政策也都在著力促進醫生多點執業。
廣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巡視員廖新波認為,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國家將把更多的優質醫療資源和病人分流到基層,嚴控公立醫院不合理擴張,大醫院瘦身將加快醫生自由執業,醫生自由執業將使醫院等級名存實亡。
喬杰亦坦言,在分級診療完善之前,大醫院病人數量不減的情況下談“多點執業”不會有好結果,“沒有哪個公立醫院的院長,會允許他的全職職工去搞多點執業。”
實際上,喬杰的這番話道出了多點執業的現狀。一方面,如魏醫生所說,目前公立醫院的很多醫生都面臨高負荷的工作量,多點執業可能會影響醫生在本院應當承擔的工作,因此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基本上都不會同意多點執業。
另一方面,公立醫院本身就帶有公益性。
11月16日,廣東省深圳市衛生計生委下發通知,提出通過“一高一低”政策為醫生多點執業及創業提供平臺。“一高”,即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水平三級醫院,建設名醫診療中心等;“一低”,即發展家庭醫生服務產業,把公共衛生、醫療、養老打包整合,提升家庭醫生服務報酬。
深圳市自今年7月1日起全面放開醫師執業注冊地點限制后,該市通過醫師執業注冊管理系統書面備案的多點執業醫生超過500人。
深圳市衛生計生委秘書處處長李創介紹,目前醫生要實現多點執業有3個前提條件,即醫院必須要管辦分開,醫生必須是自由人,以及必須要有多元化的辦醫體系。要想多點執業成為一個常態,必須規范多點執業管理系統,建立醫師執業的自律制度和醫生專業技術評價制度,用行業的機制、資歷規范和約束體制,來保障多點執業順利運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