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8 22:22:56
在11月18日召開的“互聯網+旅游”新生態峰會上,千余旅游商家們開始就“互聯網+旅游”展開探討。參與本次峰會的商家包括旅游行業各個類目的企業,南航、國航、國泰等國內外航空公司,開元、如家等酒店集團,有華僑城、西湖等知名景區,更有各地分布廣泛的旅行社。
中青旅旗艦店和上海不夜城國旅專賣店成為了本次阿里旅行“雙十一”誕生出的“2個單日交易破億”的商家。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記者 夏冰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除了眾多商品賣家,阿里旅行也成為大贏家。
在11月18日杭州召開的千余旅游商家參加的“互聯網+旅游”新生態峰會上,阿里旅行總裁李少華在會上分享了一組最新出爐的“雙十一”的交易數據:2015年阿里旅行“雙十一”單日成交超15億元,其中出境游預訂超80萬件,酒店預訂超86萬間夜,國際機票售出超出30萬張。當日有30余家成交超過千萬的賣家,并產生2個億級賣家。
線下企業看到線上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雙十一”對旅游行業的標桿價值、平臺模式引領旅游新生態的建立成為核心關注點。在11月18日召開的“互聯網+旅游”新生態峰會上,千余旅游商家們開始就“互聯網+旅游”展開探討。參與本次峰會的商家包括旅游行業各個類目的企業,南航、國航、國泰等國內外航空公司,開元、如家等酒店集團,有華僑城、西湖等知名景區,更有各地分布廣泛的旅行社。
中青旅旗艦店和上海不夜城國旅專賣店成為了本次阿里旅行“雙十一”誕生出的“2個單日交易破億”的商家。
“更多掌握核心資源的商家將有庫存保證的一手旅游產品加入今年的“雙十一”,阿里旅行再通過平臺大數據整合,聯合商家通過柔性化生產,滿足了互聯網時代大量的個性化需求。”李少華如是指出。
一位參與峰會的西南旅行社商家在峰會現場告訴記者,“雙十一”是提升直銷力度的契機,無論是對產品設計、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的打造,還是對會員吸納、團隊配合,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來自廣東的劉姓機票代理商直言,“現在阿里旅行的‘雙十一’已慢慢演變成為旅游業的‘黃埔軍校’,通過這么大流量的活動試煉,產品到底有沒競爭力一試便知。”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商家都認為,參與活動后,最主要的是讓線下企業看到了線上端的力量,經過如此大的一場銷售戰檢驗,非常有助于商家思考如何提升產品質量以及自身服務水平。無論是交易量還是自身運營能力,都能通過“雙十一”有所得益。
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在峰會期間則表示,“互聯網+”的旅游新生態,或將是繼OTA模式之后,更為融洽和有發展潛力的一種力量。傳統企業應該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線上的部分則要懂得借助阿里旅行成熟的平臺積淀,獲得豐富的用戶積累和大數據支撐,以此提升自身的運營能力,與平臺形成良好的互動,各取所需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
“更多掌握核心資源的商家加入今年的‘雙十一’,將有庫存保證的一手旅游產品直接呈現給消費者。阿里旅行通過平臺大數據整合,聯合商家通過柔性化生產,滿足了互聯網時代大量的個性化需求。”環球旅訊分析師包力維對記者如是指出。
未來將成為顛覆OTA的一種力量
得益的遠不止參與的商家,作為平臺商,阿里更是獲利豐厚。
“'雙十一'并不僅僅是售賣產品,而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資源方與平臺串聯所體現的初具規模的旅游生態鏈。”李少華在演講中進一步透露當天的具體數據,“在11月11日凌晨預售尾款開付后的3分鐘,阿里旅行交易額即破1億元,13分鐘后破2億元,當日早上9點20分時,已經追平2014年的‘雙十一’全天成交額。這其中,出境游是當仁不讓的大熱門,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目的地均有單件破萬件成交的商品。”
李少華認為,在旅游新生態中,各方分工不同,商家負責提供優質資源產品,阿里旅行作為平臺打通各方信息系統以及獲取用戶流量。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根據用戶需求匹配產品,也能更好地解決酒店入住率、航企上座率等行業痛點。
記者注意到,在過去一年中,阿里旅行在平臺技術創新推動產品體驗上也是馬不停蹄。解決入住體驗問題的“未來酒店”、先游玩再付款的“未來景區”、聚焦在機票售后服務標準化的“放心飛”,以及基于芝麻信用分的在線簽證,和基于分享經濟的“蜻蜓客”等,都與傳統OTA的做法不同,不是在商品的層面買斷資源控制渠道,而是通過底層的技術創新,將解決方案輸出給平臺上的商戶,平臺與商家聯動,推動行業的變革。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攜程收編去哪兒,OTA的競爭格局也有了較大的變化,此前多位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在線旅游的雙極局面已經形成,火拼進入白熱化,而阿里旅行“雙十一”體現的初具規模的旅游生態鏈,或將是未來顛覆OTA的一種力量。
對此,李少華表示,旅游行業的潛力遠超過現在大家所探討的范圍,阿里旅行瞄準的不僅僅是在線旅游已經涉獵的10%,而是剩下90%的旅游市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