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7 23:10:22
《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在各農業綜合開發縣初步形成1~2個優勢特色產業,以省為單位各形成10個左右、在全國初步形成百個資源比較優勢大、產業鏈條延伸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農業產業化未來將受到財政的重點扶持。
11月17日,財政部下發《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在全國初步形成百個資源比較優勢大、產業鏈條延伸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農業產業化可以解決農產品市場低質農產品供給過多,農業資源利用和要素配置不當,農業生產成本過高,造成的農業增產不增收等現象。
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
2015年又是豐收年,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下跌。
有估計稱,2015年的糧價大跌可能導致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這折射出我國農業增產不增收的現狀。
李國祥分析說,我國農產品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農產品市場低質農產品供給過多,農業資源利用和要素配置不當,農業生產成本過高,造成農業增產不增收。
在此背景下,農業產業化是必需的出路。《意見》認為,在當前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的新態勢下,迫切需要強化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產業化發展的作用,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扶持內容主要圍繞完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鏈展開,具體包括:種植業涉及的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基地、農產品儲藏保鮮、廢棄物加工利用等;養殖業涉及的種畜禽(包括水產)繁育、標準化養殖基地、畜禽(包括水產)交易場所、飼草種植、飼料加工、糞污無害化處理、有機肥加工等。
除傳統農業領域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加工及流通業涉及的加工基地、原料倉儲、成品儲藏保鮮、冷鏈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也是扶持重點。同時,財政部還將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積極支持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
李國祥說,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關鍵在于,企業、農民及其組織等多個農業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并以龍頭組織為主導力量,延長供應鏈,通過構建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將不同的農業產業環節有機地聯結成一個整體,獲取價值增值和高附加值。
而在財政資金支持方式上,《意見》強調,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引領和杠桿作用,調整和完善財政資金對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扶持方式,逐漸形成以貸款貼息為主、以財政補助為輔、財政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多元化扶持體系。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往財政支持主要以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項目支持為主,這使得被扶持企業的事前考評、事中監管、事后問責等環節異常復雜,并且滋生出大量尋租空間,而貸款貼息為主就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并且扶持面也會變大。
重點扶持優勢特色產業
根據《意見》,財政扶持的重點產業上將以納入《全國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為主。鼓勵各省級農發機構在本區域內確定10個左右的重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各縣級農發機構原則上在本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范圍內擇優選項。
財政部要求,針對本區域范圍內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找準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薄弱環節進行重點扶持、連續扶持,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做大做強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意見》稱,要將有限的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集中投入到支持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中,解決項目小而分散、效益不高的問題,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所具有的節約成本、促進創新、刺激經濟增長的效應,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產業集群的優勢就在于獲取更多價值增值和高附加值。比如江西上饒市上半年10個農業產業集群銷售收入45.36億元,同比增長12.31%;帶動農戶8.4萬戶,戶均增收3600元。農業產業集群的壯大,推動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興起,上半年全市農民合作社達6255家,新增421家。
時間表方面,從2016年開始,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集中支持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對納入農業綜合開發優先扶持范圍的優勢特色產業,進行重點扶持、連續扶持。
《意見》還稱,力爭用3年時間,在各農業綜合開發縣初步形成1~2個優勢特色產業,以省為單位各形成10個左右、在全國初步形成百個資源比較優勢大、產業鏈條延伸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也要避免產能過剩。”李文海說,就像鋼鐵、水泥一樣,如果北方各省都搞蘋果,那么結果必然是產品價格下降,企業利潤攤薄,大量農產品積壓,尤其產業化還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培育,并不是那么好“掉頭”,事先就應注意各地的差別化問題。
財政部也提到,會根據市場變化和發展趨勢,對擬扶持的優勢特色產業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提高產業扶持的精準性。
約束機制上,國家農發辦將各省份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省級農發機構管理工作綜合考核范圍予以考核。對工作積極性高、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成效明顯的省份,在下一規劃周期的資金分配中予以傾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