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6 02:51:26
海信將技術創新與NPS管理融入到產品研發與實現、供應鏈計劃管理、智能制造、國際化品牌建設的企業主要經營活動中,由此形成價值創造的強大牽引力,并驅動海信完成由市場跟隨者向行業引領者的轉變。
“企業是持續經營的組織,能夠昭示企業未來利潤的唯一因素是質量,市場唯一能讓消費者記住的也是質量。”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近期在一次內部講話中再次將質量建設上升到企業永續發展的高度。
推NPS管理
潘超杰是海信NPS管理的主管,每年600多萬條用戶的聲音要通過他的手傳遞給不同的部門,最終形成改善措施。
NPS是Net Promoter Score的簡稱,意為用戶“凈推薦值”。基于顧客忠誠度分析指標,直接反映出企業在客戶內心的認可程度和購買意愿,對于企業預測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和持續盈利能力、企業價值評估和內部激勵方面均有較高的管理價值。
2013年起,海信將NPS理論轉化為管理體系,全面導向用戶思維,并將其有機地融入到質量管理體系中。為支撐NPS管理的持續深化,海信建立了三年NPS運行路線圖,從理論研究、技術方法、運用深度三方面穩步提升,追求體系、財務經營、市場的三個“內外合一”。
海信從“行業數據NPS”、“銷售數據NPS”、“服務數據NPS”三種采集維度,全方位地對行業和企業各管理環節同步進行集團旗下各產品的NPS調查活動,應用“大數據”技術客觀、全面把脈用戶需求。
海信集團統一設立NPS管理機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機制已全面納入到上至各公司高層、管理層,下至各分公司員工、商場導購員和一線服務商的行為結果評價和激勵政策,推動各環節用戶接觸點的自發性體驗提升。
以技術保質量
“研發是產品的‘先天’質量。”海信集團質量推進部部長劉文忠介紹道,質量管理一直是海信管理體系中最核心的部分。
周厚健認為“營銷的第一要素是產品,產品的根本支撐是技術。滿足客戶需求,實現研發價值,是我們的追求。”海信據此提出了“技術孵化產業”的技術創新模式,以自主研發為主,結合產學研合作,掌握產業前沿核心技術,并以顛覆性技術為基礎,注重研發質量管理,實施精品工程。根據用戶反饋,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產品改進,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海信的技術創新組織體系,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應用基礎研究平臺,主要從事前瞻性、共性、關鍵性技術研發。第二個層次是專業產品開發平臺,是海信產品創新的主要組成部分,以開發滿足當期市場需要的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為主要定位。第三個層次是公共支持平臺,為各產業產品開發中心提供專業公共服務。其中,海信工業設計中心是國家級設計中心。第四個層次是對外技術合作平臺,與科研機構、大學、世界500強公司等開展高起點技術合作,確保技術創新的開放性。
從2011年開始,海信著手建立制造能力提升和評價的系統管理思路,開始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智能制造升級轉型的實踐,并在2015年2月通過了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評定。
海信堅持“精品戰略”,通過“路線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產品平臺管理、應市產品開發”的產品創新流程管理和產品開發的數字化手段,實現產品規劃到開發的“六化”(標準化、通用化、簡單化、集成化、模塊化、平臺化)和“四個同步”(同步同平臺規劃、同步開發、同步上市、同生命周期管理),支撐產品的快速迭代及未來高端產品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2014年,海信借助于自動化設備,與MES系統對接,將信息化與自動化深度融合。兩年來,海信集團整體提效超過70%,僅人工費節省就超過10億元。以MES、WMS為基礎,海信建立了全產品周期的質量追溯系統。
質效雙升
海信“以技術創新與NPS驅動的質效雙升管理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企業快速擴張過程中的“泡沫現象”,保證了海信旗下衍生出的企業都具有扎實的技術根基,使海信成長為多元化產業集團。
海信的目標是在世界范圍內把海信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品牌。隨著技術、質量、品牌的疊加推動、穩步推進,海信已經成為在全球市場快速崛起的品牌。
海信集團的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193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980億元,連續多年穩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前列。2014年海信海外收入達到30億美元,自主品牌超過50%。
公司已在海外擁有分布于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地的七大研發機構,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研發,在多媒體研發、電視芯片研發以及前沿技術儲備等方面對海信國際化進程形成了強大支撐。
從2011年至2014年,海信產品在歐洲區域的銷售額增幅高達712%。2015年7月,海信出資2370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全部股權及資產,同時獲得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品牌使用權和所有渠道資源,進一步提高了海信在美洲市場的產能和市場優勢。與沃爾瑪、Bestbuy等全球大型連鎖渠道建立了長期的品牌戰略合作關系,從渠道上保證了海信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在澳洲,海信品牌已進入當地主流連鎖渠道,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