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6 02:51:02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萬敏
“普惠金融應該是全方位、可持續的戰略,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時髦概念。”“我國農村征信體系、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需要政府發揮導向作用。”
11月13日,中國郵儲銀行副行長邵智寶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5中國普惠金融發展論壇上表示,普惠金融應當是可負擔成本,保證提供的服務在財務上是可持續的。
普惠金融應可負擔成本
邵智寶表示,“普惠金融應該是全方位、可持續的戰略,而不是單薄的、曇花一現的時髦概念。”聯合國在“2005國際小額信貸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這既是一種理念,更應當是具體的實踐。商業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關鍵在于以可以負擔的成本、及時有效地為社會群體和各階層提供有需要的金融服務。
他認為,首先,普惠金融應當是可負擔成本,保證提供的服務在財務上是可持續的;其次,提供的金融服務應該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包括存貸款、支付結算、保險理財等方方面面;再次,普惠金融本身包含了創新的內在要求,只有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制度、機構、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創新,降低金融供給成本,才有可能使每個有需求的人都能獲得便捷的、價格合理的金融服務。
我國銀行體系形成多輪驅動的普惠金融服務供給體系,大型銀行下沉服務,并通過建立專營機構,很多機構都有小微金融部,提升普惠金融服務,中小銀行還積極增設扎根基層。
“可以說,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實踐,就是希望能把金融產品和服務延伸到傳統上難以覆蓋的弱勢群體。但在實踐中由于農戶和小微金融存在經營規模小,信貸額度低,抗風險能力弱等特點,呈現出較為普遍的缺信息和缺信用等問題,加之征信系統不健全等客觀情況,金融機構很難為他們提供服務,因為成本高,風險高,收益低。”
他還透露,截至2015年9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余額超7300億元,同比增37%,年均增幅69%;農戶貸款余額超過5900億,占全部涉農貸款比重超過80%。
發揮優勢創新發展
邵智寶在主題發言中還介紹了一些郵儲銀行在普惠金融中的業務經驗。他表示,普惠金融的難點之一在于客戶分布廣泛、地處偏遠,很多銀行使不上勁,而這恰恰是該行的優勢。其次,創新發展與穩健經營有機結合,一方面十分重視信息技術產品機構機制的創新,當前科技發展十分迅猛。郵蓄銀行推動互聯網應用和電子銀行建設,努力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網絡,積極建立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將產品要素標準化,實現批量化和專業化運作,降低普惠金融服務提供的成本,提升普惠金融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此外,銀行是金融的主體。強化風險管理,堅守穩健經營始終是發展主線。與一般商業銀行相比,普惠金融業務更容易出現信用風險、金融風險和操作風險,為有效解決普惠金融風險難以管理的問題,郵儲銀行一直將風險防控放在首位。”邵智寶稱,邵智寶還表示,普惠金融與其他業務有機結合,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推動郵蓄銀行的零售金融和公司金融等業務優化升級,推進銀行綜合化經營戰略的實施。通過這種業務之間的相互配合,促成更豐富的產品和更便捷的服務、更高水平的隊伍。大小聯動,相互支撐,協同推進等,為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目前,我國農村征信體系、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需要政府發揮導向作用,鼓勵更多機構參與到普惠金融服務中來。郵蓄銀行始終堅持以開放的姿態發展普惠金融,特別是注重把大銀行的規模優勢與專業優勢和各類機構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風險共擔,合作共贏。”邵智寶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