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3 01:20:39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楊建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三季度末,在眾多明星私募產品凈值出現大幅下跌,甚至一些明星私募產品出現清盤的背景下,西藏銀帆投資旗下銀帆8期獲得了146.53%的超高收益率,銀帆1期和銀帆7期的收益率也分別達到127.93%和112.50%。在“2015中國十佳私募基金”的評選中,西藏銀帆投資榮耀上榜。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證券部(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mjtzb2)記者對西藏銀帆投資總經理李志新進行了專訪。
西藏銀帆投資總經理李志新認為,目前去杠桿已經收尾,人民幣貶值恐慌也已退潮,隨著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松,市場進入估值修復階段。展望2016年,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逐步推進,市場信心慢慢恢復,2016年上半年A股將是一個緩慢的恢復性上漲行情,屆時經濟形勢和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情況將決定下半年的行情走向。對于2016年的投資機會,李志新認為,健康中國、《中國制造2025》和全面二孩等領域的成長性概念股在2016年的投資機會相對較為確定。
投資主線1:《中國制造2025》
李志新表示,目前我國制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既受到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的影響,又受到低端制造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的擠壓,而這一切的背景是我國人口紅利消退和技術實力短缺。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中國制造2025》孕育而出,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重大的支撐力量。
《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未來十年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將智能制造確立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其中提到要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取得明顯進展。這與德國提出的“工業4.0”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世界制造業的趨勢和方向。
李志新表示,智能制造進入新的時間窗口,同時也可以看到行業的顯著變化,由于隨著國內制造業面臨的用工危機越發明顯,智能制造逐漸由主題投資走向了落地實施。
同時考慮到進口替代的疊加作用,智能制造領域將成為未來最具成長性的細分領域之一。
首先是市場空間,目前中國制造業自動化、信息化程度極低,改造的空間極大,自動化、信息化市場規模達千億,完成了自動化、信息化后,還要經歷互聯化、數字化,直至最終實現“工業4.0”的目標,仍然需要巨大的投入;其次是目前很多主題長期都沒有業績,停留在概念階段,但智能制造的部分細分領域已經開始釋放業績,如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
從智能制造產業鏈看,智能制造包括自動化、信息化、互聯網和智能化四個層次,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3D打印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李志新認為,《中國制造2025》將是一個長期的、大容量的、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投資方向,目前最看好前端標準化細分領域的龍頭,比如系統集成領域、機器人本體及其關鍵零部件、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機器視覺、傳感器等;前期基礎良好的行業升級,比如3C電子自動化、汽車自動化、家電自動化等;以及傳統行業流程再造等行業的成長性個股。
投資主線2:人口機構變化
李志新認為,從年齡結構看,未來5~10年的顯著特征包括:人口占比最高的部分從35~44歲轉向45~54歲;65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上升;15~24歲人口占比大幅下降。人口結構變化蘊藏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關鍵詞一:全面放開二孩
李志新認為,全面放開二孩并不會引發生育潮,中期人口老齡化趨勢并不能輕易被扭轉,但長遠來看,為了緩沖15~20年以后人口絕對數量下滑和勞動力逐步短缺等風險,以及可能面臨的低增長陷阱,全面放開二孩是一個很好的長期應對措施。
全面放開二孩有利于拉動內需和刺激經濟,根據“單獨二孩”申請數據估計,二孩全面放開,預計未來五年新生兒有望達到1900萬~2300萬人。因此嬰幼兒消費方面將不再只是主題投資,而將是一個長期有基本面支撐的投資機會:首先,放開二孩對經濟有拉升作用,母嬰相關行業有望直接受益,包含奶粉、母嬰醫藥醫療、動漫玩具、嬰幼兒教育和母嬰生活用品等;其次,在嬰幼兒生長的過程中,K12(基礎教育階段)教育是一個空間最大、彈性最大、利潤率最高的領域。
關鍵詞二:創新藥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醫療衛生行業及大健康產業將進入蓬勃發展期。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美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占GDP4%~5%的比重,因此后續潛力巨大。
隨著藥審制度改革力度加強,創新藥的開發進程也在加快。目前來看,上市公司紛紛布局創新藥和重磅生物藥將是未來醫藥股投資主線。國內創新藥首先考慮的是以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藥物為主。而隨著小分子靶向藥物、免疫單抗、新型單抗等的不斷涌現,上市藥企也緊跟國際前沿方向,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診療習慣的改變,未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將繼續保持24%左右的高速增長,其中大型設備的國產替代、基層醫院擴容、家用醫療器械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在國家對先進醫療器械自主研發升級的持續推進下,研發創新能力突出、多元化產品線儲備豐富、全球化營銷渠道布局積極的本土國產醫療器械企業將率先受益。
關鍵詞三:生物技術
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17%,醫療消費占據了老年人消費的絕大部分,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醫療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從老年人群的消費習慣看,健康醫療、養老等需求是國內高凈值人群排名靠前的現實需求,因此老齡化問題將是醫療服務行業發展的巨大紅利。
李志新指出,生物技術的突飛猛進帶來治療手段的創新,細胞免疫治療、干細胞技術、基因測序診斷等新型醫療技術的進展最引人注目。
兩大掘金策略
■尋找細分行業龍頭
在我國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并疊加政策紅利的背景下,某些細分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其中市場占有率較高、技術較為先進、擁有壁壘的公司將迎來超預期的發展機遇。因此,甄選出這些中長期成長態勢較好的細分行業龍頭就非常重要。
■中小市值股票優先
在行業龍頭中,優先考慮中小市值股票,原因在于:一方面可能存在市場預期偏差的問題;另一方面相對于大市值股票而言,中小市值股票存在更強的邊際效應。中小市值公司往往會因為抓住一個機會,兩三年內便能實現超預期的成長,反映在股價上就是高溢價和高回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