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2 17:48:21
德勤發布題的《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報告認為,在運營商層面上,4G已成為移動用戶的主流選擇,4G網絡提速也為用戶體驗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德勤報告預測,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可穿戴智能設備將成為電子產品消費的下一個熱點。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雙十一”電商大戰剛剛落幕,相比去年,今年移動端消費的異軍突起是一個亮點。
11月12日,德勤發布題為《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的報告,認為在運營商層面上,4G已成為移動用戶的主流選擇,4G網絡提速也為用戶體驗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德勤報告預測,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可穿戴智能設備將成為電子產品消費的下一個熱點。
德勤稱,目前,超過六成的受訪用戶使用4G服務,而收入差異是影響用戶購買4G服務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數據顯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群體表現出購買4G網絡服務的興趣相對較大;而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群體中,愿意訂購4G服務的人數不足五成。
調查還發現,消費者對更高質量的網絡和更便宜的價格都有極高的需求,在他們選購服務時所考慮的各項因素中,選擇與價格或質量相關因素的受訪者占比都高于其他選項。
值得關注的是,德勤中國全國TMT主管合伙人侯珀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4G時代運營商仍面臨“增量不增收”的難題,需要緊緊圍繞客戶需求,探尋更多創新業務模式。
在侯珀看來,新業務模式包含引入外部優質資源;優化寬帶和通信網絡建設;精分市場,以區別定價和服務提供有說服力的產品和套餐,吸引相對價格敏感且對新科技較為保守的用戶等。
德勤調研顯示,逾六成消費者表示會購買最新潮的數字設備,因為“舊產品壞了”而替換購買的用戶僅有1%,可見智能手機更換周期之迅速,正促使其走向快消模式。
侯珀說,智能手機已滲透到大眾日常生活,移動支付的應用更是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在調研中,有六成受訪者愿意使用移動支付功能,其中一半會使用該功能進行小額支付。
德勤中國電信行業主管合伙人林國恩指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度提高,特別是年輕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一代對基于手機的娛樂、生活、工作、以及移動電商的接受程度都很高。”
德勤報告預測,當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可穿戴智能設備將成為電子產品消費的下一個熱點。目前,物聯網的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調查數據顯示,消費物聯網各種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滲透率和使用率均偏低,大部分消費者都只是貪圖一時新鮮而購買了相關產品,而非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這些設備。因此廠商必須不斷完善產品,提高產品認知度和拓展功能研發,以提升智能化設備的普及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