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5-11-12 09:19:08
“十三五規劃”建議出臺后,“互聯網+”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之一。
互聯網+重在順“勢”而為
相比涉足互聯網金融行業,傳統行業主營業務的互聯網化則顯得更迫在眉睫。除了金融行業,今年以來通過定增募資轉型“互聯網+”的上市公司,大多處于零售百貨、紡織服裝、珠寶等傳統行業。但從今年前三季度來看,互聯網化的轉型尚未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另外,傳統行業管理層對互聯網+的態度,從兩年前的漠不關心,到現在不計成本的投資上馬,轉變稍顯極端,這也使得不少問題擺在上市公司面前。
互聯網化成本高拖累業績
傳統行業發展舉步維艱,而“關店潮”可謂一個縮影。以人人樂、中百集團為代表的百貨行業頻頻關閉店面“斷臂自救”,以海瀾之家為代表的服裝行業降低全年的開店數量,以豫園商城為代表的珠寶行業也因過度依賴百貨商場等實體渠道開始轉型。上述行業為了轉型,均把目光瞄準了“互聯網+”。但從目前來看,由于這些行業“互聯網+”布局尚未到位,轉型成效尚未體現在業績上。同時,由于平臺及渠道的建設投入較高,反而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當下業績。
從紡織服裝行業整體上看,2015年前三季度紡織服裝全行業持續低位徘徊,其中品牌服飾板塊中除大眾品牌復蘇趨勢向好外,其余子行業仍在持續調整。根據今年三季報,中信紡織服裝板塊79家上市中,48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31家公司凈利潤負增長。
而轉型較為堅決的零售百貨行業,業績不甚理想。前三季度零售行業凈利潤下滑超過13%,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惡化。其中,多家互聯網零售公司業績均無太多亮點,主要原因為線上平臺開發拖累短期業績。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傳統行業的轉型尚未見效,主要因為搭建的互聯網平臺尚未落地,同時,對于某些自去年或今年開始的轉型類公司,由于處在前期投入期,盈利能力下滑情況更為嚴重。
以步步高為例,公司前三季報實現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逾兩成,但卻增收不增利,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三成,其中第三季度更是出現虧損,凈利潤同比下滑達103.80%。對此,公司表示公司凈利潤迅速下降原因包括:公司實施線上和線下融合的O+O全覆蓋布局,構建包括云猴網、支付平臺、物流平臺、便利平臺、會員平臺在內的云猴大平臺生態系統。目前各平臺正處于前期構建及市場培育階段,培育成本較高。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到目前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成功的。從開始轉型到整個業務流程的革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像零售行業的互聯網轉型就分三個階段,最后目的是為實現企業整個業務流程的互聯網化,但目前只停留在營銷的階段。因此,例如服裝行業、零售行業等行業的“互聯網+”轉型尚需時日,并不能立馬體現在業績上,但搭建平臺卻是需要不斷增加投入的,以保證始終較競爭對手先行一步,這對短期業績將形成壓力。
企業互聯網化三大問題
上市公司高管對“互聯網+”的觀念,在一兩年的時間里急劇扭轉。一方面,是由于國家領導人的推動,決意提速整個國民經濟互聯網化的進程,以前因對互聯網化認識不清而猶豫的,開始提高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因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景氣度不高,迫切需要革新發展。
但觀念轉變過快,資本涌入過于密集,也必然出現問題。簡單的為“互聯網+”而“互聯網+”,忽視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及企業的革新,“互聯網+”則難以成為轉型成功的“救命稻草”。
對此,楊斌表示,目前上市公司謀求互聯網化需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是共識問題。什么是“互聯網+”?對此每個行業均有不同的定義,每個企業也有不同的理解。特別是上市公司,由于均為所處行業領頭羊,對行業的創新改革具有指導意義,因此尤其需要凝聚共識,謀求最適合企業乃至行業發展的互聯網化道路。第二,明確轉型方案和計劃。上市公司跟小企業不同,有整體布局的規劃,也需面臨監管等問題,及早制定作戰計劃能少走彎路。最后,是執行力問題,管理團隊是否有具備互聯網思維及相關能力,人才儲備升級需同步跟上。
“互聯網+是催化劑,是戰略性工具。對于企業來講,互聯網化的目的是幫助二三線企業脫穎而出,幫助龍頭企業保持未來5~10年的領導地位。而本質上一點,是通過互聯網化促進企業根據行業特點及發展規律進行創新,如果不考慮行業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那互聯網+難以起到幫助轉型的作用。”楊斌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