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10 01:10:30
何為卓越的公司?在發展中歷經洗禮,存活最悠久,且通過不斷創新保持持續核心競爭力、持續賺錢的公司,方能稱之為卓越公司。
毫無疑問,創立不足20年的科倫藥業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80后少帥劉思川立志將科倫藥業打造成一家偉大而卓越的公司。對于市場關心的科倫藥業少帥接班,筆者專訪了科倫藥業總經理劉思川。
追求國內外經驗結合
筆者:您當時去國外學習的是商務研究和國際貿易,都是與公司經營相關的專業,是不是一開始就有計劃要回來接班?國外的學習經歷,對您在公司的管理上有什么影響或幫助?
劉思川:接班應該說是使命和興趣的結合。80后是充分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一代,國外學習的經歷對于目前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人文,再與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將會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這正是我們孜孜努力追求的結果。
筆者:您任湖南科倫的總經理時,帶領公司營收實現跨越式增長。入行不久就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你當時是如何做到的?
劉思川:2009年,集團任命我出任科倫藥業非輸液類產品營銷總經理,并開始直接領導湖南科倫。在2011~2014年,湖南科倫(2012.6月岳陽分公司合并后加入)實現工業總產值363592萬元,凈利潤40477萬元,上繳稅收36956萬元。
湖南科倫取得如此成績,除了擁有完善的產品體系和市場基礎之外,更離不開一群深諳企業文化,對事業充滿感情、感恩的創業元老,更離不開生產一線的工人。科倫注重企業文化的傳承,重視對人才的梯隊培養:普通工人培養成組長,組長培養成班長,班長培養成車間主任,車間主任培養成部長,部長培養成基地副總經理,基地副總經理培養成基地總經理,他們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專注主業創新增長
筆者:在醫藥工業行情普遍低迷的情況下,您認為科倫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突出重圍?您對此有何戰略規劃?
劉思川:身處競爭前沿,我們清楚地了解中國醫藥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們深入地研究了縮短這種差距的路徑和方法:一方面需要企業具備堅實的基礎,為創新提供穩定的物質保障;一方面需要有耐心,不過度計較眼前的得失,并且擁有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另一方面,重大創新平臺需要國家力量介入。
科倫堅持實施“三發驅動、創新增長”的企業發展戰略:
第一臺發動機是:通過持續地產業升級和品種結構調整,鞏固和強化包括輸液在內的注射劑產品集群的總體優勢,繼續保持科倫在中國輸液領域的絕對領先地位;
第二臺發動機是:通過對水、煤炭、農副產品等優質自然資源的創新性開發利用,構建從中間體、原料藥到制劑的抗生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最終掌握抗生素的全球話語權;
第三臺發動機是:通過研發體系的建設和多元化的技術創新,對優秀仿制藥、創新型小分子藥物、新型給藥系統和生物技術藥物等高技術內涵藥進行研發,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積累企業基業長青的終極驅動力量。
通過創新,科倫已成功突破體制性障礙,組建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大容量注射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聯合單位進行了高水平的跨專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合作,奮力推進自身的發展和行業的技術進步。同時,科倫還全方位調動國內外優質資源,建立以成都中央研究院為核心,以蘇州研究院、天津研究院以及美國新澤西州研究院和圣地亞哥研究院為兩翼的研發組織體系。
卓越源于創新,科倫藥業是一家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這種精神是從科倫誕生以來就具備的,是創始團隊人格魅力賦予的。從創立到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創新從未間斷。科倫藥業具有優秀公司的所有要素,同時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精神,因此,科倫藥業具備成為一家卓越公司的潛質。“從優秀蛻變為卓越”,成就百年基業,是每個科倫人的追求目標。堅持創新是驅動科倫成為一家卓越公司的有效手段,也是唯一的手段。董事長年初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企業要從資源創新轉向技術創新》,正是基于科倫創新精神的高度概括,所以我們將傳承這種精神基因。
只做最擅長的事情
筆者:目前有不少藥企涉足大健康和醫藥電商,希望借此作為拓展產業鏈、獲取新盈利點的方式。請問您怎么看待這些行業變化,科倫是否會大規模涉足?
劉思川:醫藥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并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從事制造業必須要擁有黃卷青燈、心如古井的心態,所以我們只會做我們最擅長的事情,絕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就偏離核心事業發展軌跡,荒廢主業。傳統企業盲目互聯網化并不一定能夠帶來完美的效果。在醫藥行業是有教訓的,大量的資本投入并沒有帶來意料之中的回報,而不少的企業更是上演了“敗走麥城”的悲劇。因此,企業走互聯網道路必須一步一個腳印。
筆者:您如此年輕就擔任了一家龍頭上市藥企的總經理,有沒有業績或其他方面的壓力?未來幾年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劉思川:年輕是資本也是挑戰,在科倫藥業工作的八年,歷經董事長助理、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等不同領導崗位的磨練,這種壓力在無形中已經轉變為動力。
對于科倫藥業來說,未來幾年除了繼續鞏固在傳統領域的優勢以外,還將繼續投入創新。目前,科倫的研發經費約占總收入的6%左右,公司研究院呈“一體兩翼”的態勢。以中央研究院為核心,以國內南北、美國東西海岸研究分院為兩翼。
科倫藥物研究方向主要覆蓋腫瘤及輔助用藥,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抗感染類疾病等多方面,預計于2017年開始逐步產生成果。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公司還將新組建專業的醫學市場團隊和營銷團隊,為公司在新領域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傳承精神實現超越
筆者:可以說,最近幾年是科倫藥業比較艱難的幾年,您和劉革新董事長“上陣父子兵”的配合,您認為效果如何?在這種配合中有何收獲?
劉思川:董事長對行業發展的高度敏銳性和獻身于事業的企業家精神深深感動著科倫的廣大干部員工。我們以能夠擁有這樣一位領導者而感到自豪。不論是對己對事,中國年輕一代的企業家都當以老一輩創業者為精神楷模,樹立遠大的夢想,并為完成這個夢想投入持之以恒的努力。
筆者:劉革新董事長曾評價您稱,您“身上具備企業家激勵和約束的品質”,對此,您如何看待?作為新一代企業家,您對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劉思川:企業家必須具備磐石一般的定力、鋼鐵般的意志和冷靜的危機意識。磐石一般的定義是指堅守主業,經得起誘惑;鋼鐵般的意志是指在任何狀況下都能心靜如水、心無旁騖,給團隊以巨大的力量;冷靜的危機意識是指對政策、行業、企業的潛在危機了然于心,將企業導入危機的重大錯誤堅決不能犯。我對自己的要求亦是如此。
筆者:劉革新董事長曾說,企業做到20億利潤就可以徹底“交班”。這個指標似乎很快就要達到,您有何準備?您將如何帶領科倫這艘航母級企業走得更遠?
劉思川:精神傳承的難度要遠遠大于財富傳承,科倫擁有堅實的主業地位和光明的未來前景,企業的新老交替是必然,我始終堅信江山代有人才出,只要能夠進行有效地精神傳承,后人就必定會超越先人,因為后人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科學求真,倫理求善”是科倫的核心經營理念,也是我們對未來追求的美好愿景,企業的愿景成為廣大員工的共同愿景,只要能夠做到這點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目標都可以達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