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6 01:47:0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生態環境部分所占篇幅較大,亮點頗多,全篇共四次出現“最嚴格”,其中,三次落在生態環保領域,分別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那么,如何讓生態環境約束變硬,“十三五”環保產業面臨哪些發展機遇,環保企業如何進行市場布局?帶著這些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日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
三個“最嚴格”劃“紅線”
NBD:《建議》提到“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對此,您怎么看?
常紀文:這個判斷是國家有關部門研究的結果。需強化資源的可持續化利用,資源利用既要滿足于當前的需求,還需要滿足后代使用,實際上,當前來看,包括石油、鐵礦等資源都需要依靠進口,所以資源約束趨緊。
對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近幾年,環境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正處于歷史高位,復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顯,藍天與霧霾天交替出現,環境質量狀況非常復雜。
到“十三五”末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拐點可能全面到來。今后五年是環境與發展矛盾的凸顯期、環境標準與要求提高期,遇上了經濟下行期,過關越坎的難度更大。
NBD:今后五年的生態環境領域的目標要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一目標如何實現?
常紀文:當前來看,比較嚴重的是大氣、水等污染問題,目前是水環境保護和大氣環境保護的戰略相持期,雖然環境治理和環境承載壓力大,但惡化趨勢放緩,“十三五”末期可能會出現好轉。
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中國正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解決環保問題,特別是農村環保問題。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集中處理,能夠解決一些環境問題,同時加上工業污染的治理,達到雙管齊下解決污染問題的目的。
NBD:中央強調,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同時提出了三個“最嚴格”,這釋放出何種信號?
常紀文:《建議》中確實提到了三個最嚴格,這說明這三方面的問題最嚴重,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當前水污染問題較嚴重,水污染必定又會影響到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人體健康。同時,土地擴張很厲害,環境保護問題也較突出。
當下是生態環境問題最突出的時候,污染物排放總量拐點期到來之前往往是矛盾很尖銳、問題很復雜的時期。三個最嚴格說明中央層面已經設定限制,今后凡是污染性、資源浪費型產業一律不準上馬,這也是創新經濟,加強科技含量的要求。同時,必須用最嚴格管理來打消一些人的念頭。
環保基建迎“爆發期”
NBD:《建議》在環保領域的亮點頗多,未來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
常紀文:通過“多規合一”等措施,推進主體功能區的科學開發利用;實行省以下環境監測和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鞏固屬地的環境監管責任制度,形成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監管、上級部門監察相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監察新模式,既保障環境執法的效果,又遏制地方保護主義。
但是,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建議不要走入死胡同,想通過垂直管理來達到目的,往往是治標不治本。
建議還是加強社會的參與和牽制,把各種監管和企業的開發利用行為置于人們的參與和監督之中,這樣,很多違法問題就會在發生之前解決。在垂直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社會參與和監督,制定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條例,用人民群眾有序的參與和監督來解決監管的不足,所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NBD:您對“十三五”環保產業發展有什么預期?
常紀文:“十三五”時期,國家將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涉及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多方面。生態環保需要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結合,同時生活條件上也應該干凈、衛生、安全,對環保產業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同時,二胎政策的出臺,將激活環保市場。
目前,全國有3萬~4萬家環保企業,大型企業可以做一些高端的環保產品和服務,小型環保企業應該走到城鎮、農村環保市場中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