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4 20:56:05
自央行公布《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市場對于大額存單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儼然已成銀行攬儲利器。在中資行密集推出大額存單之后,外資行也加入這一行列。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沙斐
每經記者 沙斐
自央行公布《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以來,市場對于大額存單的認可度不斷提高,儼然已成銀行攬儲利器。在中資行密集推出大額存單之后,外資行也加入這一行列。
近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中國)宣布,開始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首期大額存單,成為首家發行個人大額存單的外資銀行。
匯豐中國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重要的存款類產品,大額存單豐富了個人投資者的選擇,更好地滿足了投資者對資產配置的流動性管理需求。此外,大額存單發行主體拓展至外資行,為這一市場引入了更廣泛的參與者。
記者梳理發現,10月底發行的大額存單利率較10月中旬及9月底有明顯下降。對此,有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這一現象與銀行由于負債端找不到資產端方向而形成的資產荒有著直接聯系。
自今年6月大額存單業務推出以來,包括國有銀行、股份行、城商行等在內的金融機構已陸續發行了多期大額存單。
匯豐中國首期發行的個人大額存單提供3個月和12個月兩種期限選擇,年化利率分別為1.595%和2.175%,個人認購起點金額為30萬元人民幣。
匯豐中國副行長兼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總監李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入了新階段。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匯豐中國發行首期個人大額存單,以基準利率為參考,根據市場的存款利率水平,自主確定了本期大額存單的利率定價,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日前,繼央行"雙降"并宣布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以來,銀行利率浮動的區間更大。然而,記者發現,近期各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不但沒有上調,反而有所下滑。
某股份行高層指出,之前理財收益高,主要是投向房地產、企業融資等表外信貸資產,但鑒于當前優質企業擴張意愿降低等原因形成資產配置荒,利率日趨下行。
銀行人士普遍認為,在實體經濟未見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利率繼續降低是大概率事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