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10月PMI與上月持平 中小企業亟需打破“接單難”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1 22:10:28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經濟需求偏弱局面并未根本改變,傳統增長動力消退所帶來的下行壓力恐怕還要持續很久,現在也沒在最受壓之時,PMI恐怕年內難回歸至榮枯線上。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11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2015年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同上月持平,但已經連續三個月低于榮枯線以下。

值得關注的是,10月官方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還降至53.1%,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新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認為,從指數表現來看,市場需求整體平穩,但企業對訂單不足感受仍然較強,尤其是小企業接單困難,生產經營形勢一直未見明顯好轉。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經濟需求偏弱局面并未根本改變,傳統增長動力消退所帶來的下行壓力恐怕還要持續很久,現在也沒在最受壓之時,PMI恐怕年內難回歸至榮枯線上。

而有機構在點評PMI時,則稱“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四季度經濟持平將是最好的結果”。

PMI連續3月低于榮枯線

CFLP特約分析師張立群認為:“10月份PMI指數與上月持平,顯示經濟增長繼續保持企穩態勢。”不過,PMI已連續三個月低于榮枯線以下。

從官方PMI的12個分項指數來看,與上月相比,新訂單、積壓訂單、產成品庫存、采購量指數略有上升;生產、新出口、進口、購進價格、原材料庫存、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生產活動預期指數小幅下降。

張立群解讀說,新訂單和積壓訂單指數略升,表明市場需求趨穩;產成品庫存和采購量指數略升,表示企業生產活動趨穩。出口訂單指數下降,反映出口恢復增長仍然存在壓力。綜合這些情況,可以認為當前經濟增長總體處于底部企穩狀態。

但是,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被擺在明面。大型企業保持穩定上升態勢,PMI指數51%,略微回落0.1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指數低于50%,略有上升,但小型企業仍有所下降。

CFLP分析師張中濤說,中小型企業受市場環境偏緊影響較大,主要是接單困難,10月份中型企業新訂單指數為48.5%,小型企業為45.7%,均在50%以下,而大型企業新訂單指數為52.2%,明顯高于中小型企業。

最新PMI也難以看出我國工業通縮有緩解跡象。10月購進價格指數為44.4%,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張中濤說,由于產品價格上不去,企業經營效益改善也較為困難。

行業冷暖也十分有別,高耗能行業發展繼續減緩,PMI指數在50%以下,低于制造業整體水平2個百分點。

去產能或持續兩到三年

中鋼協發布了前三個季度鋼鐵行業數據,今年1~9月,全國大中型鋼企銷售收入2.24萬億元,同比下降兩成,虧損總額281.22億元,其中主業虧損552.71億元。

祝寶良說,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外需不足對我國的出口和招商形成壓力,諸如房地產、建材、鋼鐵、煤炭、化工等領域的過剩產能也形成對增長的制約。

“最艱難時候肯定會看到有企業破產和大規模兼并重組的發生。”他認為,整個去產能過程可能要持續兩到三年,還需要一些配套政策和改革出臺,“高耗能行業中大多是國企,這就需要國企改革有進一步動作,比如兼并重組等。

10月官方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53.1%,為2008年12月以來的新低,這其中也能窺見出工業低迷對于服務業的連帶影響。

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未來五年的目標是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祝寶良說,根據國家信息中心量化模型測算,“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6.5%至7%之間,這是“中高速”增長。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

政策顯效還需一定過程

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9%,結合短期和長期目標,目前緩沖帶已經并不富裕, 十八屆五中五中全會公報也明確提到加大定向調控力度。

就短期來看,更多處于政策落地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顯現的賽跑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指出,小型企業資金緊張的比例明顯高于大中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問題之一。

事實上,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已經綜合施策,密集出臺了包括松動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推廣PPP以及加速批項目推出工程包等系列政策措施,貨幣政策上,降息降準也已有多次操作。

民生證券在點評PMI時用了“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四季度經濟持平將是最好的結果”的表述。

該機構認為,9月投資、進出口、利潤等數據仍舊表現不佳,在穩增長的發力下,前期債務置換等四連招的效果已經有所顯現。貨幣政策來看,由于實際利率依然較高,央行仍有可能通過下調名義利率來壓低實際利率,考慮到外匯占款的趨勢性下降,基礎貨幣缺口需降準對沖,未來降準次數不止一次。

但通盤來看,一位接近決策層的經濟學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出于經濟新常態,增長動力正在轉換期,必須短期政策和中長期政策在方向上有所協調,包括財政支出加力和貨幣政策寬松等宏觀調控范疇的手段已經被相繼推出,政策顯效還需要一定過程。

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十三五”計劃將繼續出臺促進就業、提高工資增速、擴大社保覆蓋范圍、進一步發展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從而繼續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10月PMI 與上月持平 中小 企業 打破 “接單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