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01:05:10
近日,作為中美食品智慧谷重要落地成果的中美畜牧業高端對話成功舉辦。來自全球知名的畜牧業專家齊聚“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展開智慧碰撞,旨在分享國際前沿的畜牧理念和技術,為國際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并結合中國畜牧業發展實際需求,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這是伊利主導實施的中美食品智慧谷的重要成果,充分展示了該智慧谷的集群力量以及伊利的國際化能量。
中美食品智慧谷是習近平主席9月份訪美期間,在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共同推動和中美農業合作的大氛圍下應運而生的,集聚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的高端、超前智慧集群,開創了企業主導智慧集群的先河。在“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智造”的大背景下,中美食品智慧谷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樹立了更高層次的示范——“集群發力、創新驅動”,直接推動了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升級。
其創新之處在于它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創新、研發創新,是一個集合資源、技術、管理、人才的集群和綜合體,創造了一個全球化的新業態。在開放兼容方面,中美食品智慧谷集聚整合了眾多全美知名的常青藤聯盟名校、全球綜合排名前十的大學及在農業、管理、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機構,全球企業均可參與其中,這種開放性給中美食品智慧谷帶來了巨大的拓展空間和無限的活力;機制上,創造性地采取平臺共享、學科共融、產學互促等創新合作模式,以此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而在覆蓋面上,中美食品智慧谷設計“營養健康、食品安全、農業科技、畜牧獸醫、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立體式合作。可以說,中美食品智慧谷是伊利在農業食品領域率先實現中國企業引領全球產業鏈智慧升級的戰略性實踐。
事實上,中美食品智慧谷也是伊利國際化的集大成之作。伊利很早就開啟了“全球織網”戰略,構建了以全球資源、全球創新和全球市場為骨干的全球性網絡。2013年,伊利與意大利乳業巨頭斯嘉達公司達成戰略合作;2014年,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建伊利歐洲研發中心,在新西蘭建立乳業一體化生產基地;和瑞士通用公證行、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以及英國天祥集團等合作,升級全球質量管理體系;如今,中美食品智慧谷意味著伊利以智慧集群的優勢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推進國際化戰略,促進全球農業食品可持續發展。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用全球的優質資源更好地服務消費者,這些資源不僅包括物質資源,更包括智力資源。”今后,中美食品智慧谷將繼續以智慧集群的模式,集聚整合了全球知名智慧資源,探索行業具前沿性的理論與技術,發揮“智慧集群”應有的作用,為全球農業食品可持續發展進行智慧升級。
在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15年度的全球乳業排行,伊利蟬聯全球乳業10強,樹立了中國品牌全球影響力的全新標桿。而中美食品智慧谷則將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帶入了“集群發展”的新階段,伊利在乳業國際化的道路上繼續領跑。 (文/鵬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