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视频在线观看日本/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在线人免费视频/17c一起草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A股漲跌也有季節交替 近兩年為何不合拍?

2015-10-26 22:57:3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際經濟貿易學院金融學博士楊云峰認為,A股在1997年以后出現了明顯的季節性現象。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冬半年),與每年5月初至10月底(夏半年)兩個時段的平均收益率存在顯著差異,冬半年的平均收益率顯著為正。也就是說,A股市場也存在“5月賣出、10月買進”效應。

每經編輯|張力

◎每經記者 黃修眉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股票市場季節性現象是由存在了上百年的西方成熟市場揭示的,這些研究對于投資實務也有著指導意義,A股市場只發展了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季節性現象是否也適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際經濟貿易學院金融學博士楊云峰認為,A股在1997年以后出現了明顯的季節性現象。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冬半年),與每年5月初至10月底(夏半年)兩個時段的平均收益率存在顯著差異,冬半年的平均收益率顯著為正。也就是說,A股市場也存在“5月賣出、10月買進”效應。

 

A股歷史走勢基本分“夏冬”  

 

在題為《中國股票市場的季節性異象研究》的研究中,根據國泰安CSMAR數據庫,楊云峰發現,由于A股在1997年以前上市交易的股票數量只有不到500只,所謂的“5月賣出、10月買入”現象并不明顯。但從1997年起,根據滬指與深成指從1997年7月到2010年10月的數據發現,每年11月初至次年4月底(冬半年),與每年5月初至10月底(夏半年)兩個時段的平均收益率存在顯著差異,“冬半年”的平均收益率顯著為正。也就是說,A股在此期間也存在顯著的“5月賣出、10月買入”效應。

為了進一步考察A股行業收益的“5月賣出、10月買入”效應,楊云峰在計算按照證監會行業劃分標準所形成的22個行業的月收益率時,行業數據選取199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股票月收益率作為研究樣本。

通過對證監會劃分的22個行業“5月賣出、10月買入”效應的計量模型估計結果的分析發現,在同一時期內,所有的行業在“冬半年”的平均收益均超過在“夏半年”的平均收益;除了交通運輸倉儲業、金融保險業、采掘業以及房地產業以外,22個證監會劃分的行業中,18個行業均遵從該規律,尤其是在農林牧漁業、電子業和傳播與文化業,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僅有采掘業和金融保險業兩個行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夏半年”的平均月度相對超常收益,分別為月度平均1.48%和1.83%。也就是說,采掘業和金融保險業在“夏半年”的表現超越了市場,是不存在“5月賣出、10月買入”效應的;而木材家具業、造紙印刷業、電子業、醫藥生物制品業和社會服務業五個行業,在“冬半年”的平均收益顯著超越其在“夏半年”的平均收益,存在顯著的“5月賣出、10月買入”效應。

 

最近四個半年不合“規律”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10年以后的A股上證指數走勢,總共9個半年中,在最近4個半年不遵循該策略。具體分為2011年5月初~10月底,滬指跌15.22%,同年11月初~2012年4月底,滬指跌2.91%;2012年5月初~10月底,滬指跌13.66%,同年11月初~2013年4月,滬指漲5.27%;2013年5月初~2013年10月底,滬指跌1.65%,2013年11月~2014年4月底,滬指跌5.38%,2014年5月初至10月底,滬指上漲19.43%。2014年11月初~2015年4月底,滬指漲83.53%,今年5月初至10月23日,滬指跌23.17%。

對于滬指在2013年5月初至今表現出的不符合“5月賣出、10月買入”規律的現象,《股市投資者年鑒》雜志提出該現象時,也聲明這個模式并非萬能。類似于今年A股6~8月經歷的深幅調整、人民幣貶值導致全球股市8月重挫的情況,會對股市季節性收益趨勢產生巨大影響。在今年5月初~10月底,受市場進入調整期以及人民幣貶值影響,滬指跌23.17%。

但與A股不同的是,即便經過8月全球股市的重挫,美股三大基準股指仍符合該規律。2014年11月初至2015年4月底,標普500指數漲3.34%,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2.59%,納斯達克指數漲6.71%;2015年5月初至今,標普500指數跌0.5%,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1.09%,納斯達克指數漲1.83%,三大股指的“夏半年”走勢均不及“冬半年”。

因此,今年11月初至明年4月底的半年統計中,滬指與季節性走勢是否將吻合尚未可知。不過,業內預計,10月23日晚間央行宣布年內第三次降準降息,是A股中級反彈有效信號的驗證。一方面,央行數據公布后,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統計的27個主要國家指數均全線擴大漲幅。其中,德國德國DAX指數、法國CAC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漲幅位列當日前三甲,分別收漲2.88%、2.53%、2.11%,日經225指數當日漲幅也有2.11%,可謂外圍市場反應良好。除了外圍市場股指全線收紅外,據新興市場資金流向統計機構EPFR數據顯示,海外投資者向海外上市中國股票基金注入資金量創14周高位。

A股投資者的融資交易也有重啟之勢,保證金交易金額連續六個交易日增加,這也是兩個月以來最長的連續增長。反映投資者對未來30天股市走勢情緒預判的中國版“恐慌指數”———上證所中國波動率指數(iVIX)下滑至六個月低位,截至10月23日,iVIX位于30.64%,已回落至今年3月底~4月初水平。

“重新買回股票的時候已到”,南海基金管理的基金經理David Dai表示。在股市暴跌時期,他將資產組合中股票的比例削減至只剩10%。目前他所管理的2億人民幣基金中,股票占比達到70%,投資項目包括云計算、衛星導航與制藥等行業。“市場回歸正常。我認為目前沒有任何系統性風險”,他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股市 走勢 收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