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4 22:16:26
今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共青團四川省委聯合主辦的“互聯網+扶貧”共享價值模式研討會在成都召開。如何利用電商及“互聯網+”進行扶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成為與會人士們探討的一大主題。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謝振宇
每經記者 謝振宇
今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共青團四川省委聯合主辦的“互聯網+扶貧”共享價值模式研討會在成都召開。如何利用電商及“互聯網+”進行扶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成為與會人士們探討的一大主題。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利用互聯網技術能有效解決農村、農民面臨的‘小農民對接大市場’的難題。”
“在近期國務院出臺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文件,以及商務部出臺的政策中,有關農村電商的利好政策頻出,這都給農村經濟發展和扶貧工作帶來機會。”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與社會扶貧司巡視員曲天軍表示。
曲天軍透露,扶貧辦不僅已與蘇寧達成合作,跟阿里巴巴、京東的合作也在洽談中,以加大扶貧力度。
不僅是政府部門,在國家推行“互聯網+”戰略的背景下,以中國扶貧基金會為代表的社會組織亦就此展開了各種探索。“電商扶貧”即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四川雅安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并計劃大力推廣。
與此同時,農村市場已成為各大電商巨頭布局的重點。阿里巴巴明確指出農村電商是其未來三大戰略之一;京東農村推廣員目前已近10萬名;蘇寧最新提出,三年在100個貧困縣建立100家店。
據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總監、高級研究員陳亮介紹,阿里巴巴集團的涉農電商策略主要包括:一是3~5年內投資100億建立服務農村的電商體系,二是淘寶村的發展,此外,螞蟻金服的農村金融、菜鳥物流的農村物流等也將共同服務于農村市場。
農村電商的“風口”已經形成。不過,農村電商的發展仍面臨三大“鴻溝”,一是農民分散生產的規模瓶頸,二是個體經營的質量難題,三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信任缺失。
京東集團西南農村電商政府事務部負責人柳菲指出,農村目前面臨的是“買難和賣難”。農產品電商的標準化非常低,難以達到電商銷售的條件,農村冷鏈物流也非常缺乏,加上農村電商人才匱乏,“這些都是制約著貧困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的幾個顯著問題”。
針對農村電商的物流短板,各大電商巨頭也展開針對性布局。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近日對外表示,“京東已搭建農村的物流和村民代理體系,我們有近10萬鄉村推廣員,覆蓋包裹的投遞、下訂單、售后服務等范疇,給村民提供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