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0-22 21:31:38
最新公布的10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PMI)為43.3,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經濟先行指標顯示基本面已經出現企穩跡象。華夏新供給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從趨勢上看,指數雖然連續兩月小幅回升,但仍處于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10月22日,最新公布的10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PMI)為43.3,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經濟先行指標顯示基本面已經出現企穩跡象。
但華夏新供給研究院院長賈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趨勢上看,指數雖然連續兩月小幅回升,但仍處于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他說,年底經濟有望完成一輪探底企穩的過程。但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需要更多政策傾斜,同時企業的投資意愿仍然偏弱,對未來預期改善并不明顯,亟待提振信心。
指標連續兩個小幅回升
三季度GDP增速同比降至6.9%,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季度經濟增長新低,但業界對于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并不悲觀。
瑞銀證券觀點認為,盡管三季度GDP增速小幅放緩,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顯著下滑,但數據好于預期,消費相對穩健,服務業增速加快。
該機構認為,在支持房地產和汽車銷售、加大基建投資支持力度、緩和地方融資壓力等猛藥持續加碼的背景下,四季度增長有望企穩。
從企業經營角度也能看到一些企穩跡象,正如民新PMI連續兩月小幅回升所反映的那樣。
從民新指數的特色指標來看,企業資金周轉指數為42.5,在前六個月持續下降基礎上,本月環比提高1.1個百分點;企業經營現金流指數為47.2,較上月提高1.2個百分點;企業總體融資情況指數為42,在前六個月持續下降的基礎上,本月環比提高2.4個百分點。
賈康表示,這些都表明我國企業的資金狀況和現金流狀況有所改善。此外總體融資成本和銀行利率相關指數雖然環比上月有所提高,但同比低于去年,表明去年以來定向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效果。
渣打銀行調查結果也表明,9月份,銀行融資成本指數由8月的46.7升至49.4,表明銀行貸款成本進一步降低。此外,非銀行融資成本指數也在繼續降低。
此外,數據還顯示,10月民新指數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PMI)為44.2,較上月上升1.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小幅回升。
渣打調研顯示,從區域來看,南方和中西部的中小企業表現好于全國水平,尤其是銷售和投資。北方的中小企業表現落后,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制造業和能源密集型行業增長放緩。從行業來看,三季度IT行業銷售額、產量和利潤均持續上升,表現明顯優于其他行業,商業服務業的表現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徐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然有非常穩固的基礎,增長潛力很大。國內經濟正處于結構性轉型過程中,目前的波動仍呈現向上發展的整體趨勢。
企業未來投資意愿仍偏弱
經濟運行中也有一些指標并不令人放心。
從民新PMI分項指標看,大型企業為45.6,中型企業為45.4,小型企業為42.9,微型企業為40,可見大型企業的狀況明顯好于中小微企業,后者需要相應政策的傾斜。
而從企業盈利水平來看,10月企業盈利指數為46.3,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分規模看,大中型企業盈利指數為49.1%,較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為44.4,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
賈康說,企業盈利水平和投資相關指數的進一步下滑,以及企業未來活動預期指數與前月持平,都表明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為嚴峻,期待未來進一步穩增長政策的出臺。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還顯示,中國企業對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正在加深。39%的內地企業認為經濟不確定性是限制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比上季度高出4個百分點。同時,對缺少訂單表示擔憂的企業比例也從上季度的31%上升到36%。
企業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會直接影響到它們的投資決策。
民新PMI指數顯示,從企業投資意愿來看,當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指數為46.7,較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個月低于50。對未來六個月,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預期指數為45.9,低于對本月的判斷0.8個百分點,表明企業未來投資意愿仍然偏弱。
這點與致同調查相一致,根據該調查結果,企業的投資預期繼上季度下降之后,三季度未有明顯回升,對未來12個月內新建筑的投資預期保持在上季度的11%,新廠房/機器的投資預期由上季度的17%下降至14%。
值得注意的是,該調查還顯示,企業用工成本也進一步收緊,54%的企業預期將在未來12個月有漲薪預期,與上季度相比下降18個百分比;8%的企業表示漲薪幅度會高于通脹水平,比上季度下降5個百分點。
但綜合整體經濟運行態勢,研究者普遍還是對中國基本面抱有信心。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宏觀經濟在下行中已有新的動力因素積聚和結構調整的亮點,如能堅持深化改革、優化政策調控、引領新常態,我國經濟有望在今年底或稍晚實現這一輪下行的企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